带骨字的成语 (73个)

1

毛骨悚然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2

粉身碎骨

成语拼音:
[fěn shēn suì gǔ]
成语解释:
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成语出处: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3

刻骨铭心

成语拼音:
[kè gǔ míng xīn]
成语解释: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成语出处: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4

骨瘦如柴

成语拼音:
[gǔ shòu rú chái]
成语解释:
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成语出处: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5

瘦骨嶙峋

成语拼音:
[shòu gǔ lín xún]
成语解释: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成语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6

脱胎换骨

成语拼音:
[tuō tāi huàn gǔ]
成语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7

颜筋柳骨

成语拼音:
[yán jīn liǔ gǔ]
成语解释: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8

铜筋铁骨

成语拼音:
[tóng jīn tiě gǔ]
成语解释: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九出:“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9

铮铮铁骨

成语拼音:
[zhēng zhēng tiě gǔ]
成语解释: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成语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10

冢中枯骨

成语拼音:
[zhǒng zhōng kū gǔ]
成语解释:
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11

直言骨鲠

成语拼音:
[zhí yán gǔ gěng]
成语解释:
直言:正直的言论;骨鲠:鱼骨卡在喉咙里。直话如不说出来,就像鱼骨卡在喉咙里般难受。比喻为人耿直,敢于直言,气节刚正
成语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谮赏从谏如流之美。”
12

主心骨

成语拼音:
[zhǔ xīn gǔ]
成语解释:
可以倚仗、做为凭借或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也指主见,主意
成语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从面容上看,松田像是有了主心骨。”
13

钻心刺骨

成语拼音:
[zuàn xīn cì gǔ]
成语解释:
钻入心里,侵入骨中。形容刺激极深。
成语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第六回:“一到登场的时节,他把我认做真妻子,我把他认做真丈夫。没有一句话儿,不说得钻心刺骨。”
14

至亲骨肉

成语拼音:
[zhì qīn gǔ ròu]
成语解释:
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15

贼皮贼骨

成语拼音:
[zéi pí zéi gǔ]
成语解释:
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戚。问道:‘银子那里去了?’李旺是贼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
16

粘皮带骨

成语拼音:
[zhān pí dài gǔ]
成语解释:
形容言行不干脆,不爽快。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我是一刀两断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
17

众毛飞骨

成语拼音:
[zhòng máo fēi gǔ]
成语解释:
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成语出处:
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18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成语拼音: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成语解释: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成语出处: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
成语解释: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0

泽及枯骨

成语拼音:
[zé jí kū gǔ]
成语解释: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骨的成语,带骨字的成语,包含骨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