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骨字的成语 (73个)
-
1
抽胎换骨
- 成语拼音:
- [chōu tāi huàn gǔ]
- 成语解释:
- 见“脱胎换骨”。
- 成语出处: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
2
吃人不吐骨头
- 成语拼音:
- [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
- 成语解释:
- 比喻又残暴,又贪婪
- 成语出处: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
3
村筋俗骨
- 成语拼音:
- [cūn jīn sú gǔ]
- 成语解释:
- 村:粗俗;俗:庸俗。形容人品粗俗不堪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四折:“不解他粉黛蛾眉心上事,这才是村筋俗骨下场头。”
-
4
戳脊梁骨
- 成语拼音:
- [chuō jí liáng gǔ]
- 成语解释:
- 在背后指责议论
- 成语出处: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被人们当面无数次地训斥批判,也被人们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
5
柴毁骨立
- 成语拼音:
- [chái huǐ gǔ lì]
- 成语解释:
-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
6
挫骨扬灰
- 成语拼音:
- [cuò gǔ yáng huī]
- 成语解释:
-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
7
揣骨听声
- 成语拼音:
- [chuāi gǔ tī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原指旧时相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成语出处:
-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
8
刺骨悬梁
- 成语拼音:
- [cì gǔ xuán liáng]
- 成语解释:
- 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 成语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
9
捶骨沥髓
- 成语拼音:
- [chuī gǔ lì suǐ]
- 成语解释:
- 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括民财。
- 成语出处:
- 唐·陆贽《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
10
槌骨沥髓
- 成语拼音:
- [chuí gǔ lì suǐ]
- 成语解释:
- 槌:同“捶”,敲打;沥:滴;髓:骨髓。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 成语出处:
- 宋·陆九渊《与宋漕》:“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
11
炊骨爨骸
- 成语拼音:
- [chuī gǔ cuàn hái]
- 成语解释:
- 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
- 成语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
12
病入骨隨
- 成语拼音:
- [bìng rù gǔ suǐ]
- 成语解释:
-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成语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
13
病入骨髓
- 成语拼音:
- [bìng rù gǔ suǐ]
- 成语解释: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成语出处: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14
冰肌玉骨
- 成语拼音:
- [bīng jī yù gǔ]
- 成语解释:
-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 成语出处:
- 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
15
病骨支离
- 成语拼音:
- [bìng gǔ zhī lí]
- 成语解释:
-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 成语出处:
- 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
16
白骨再肉
- 成语拼音:
- [bái gǔ zài ròu]
- 成语解释:
-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 成语出处:
- 唐 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17
白骨露野
- 成语拼音:
- [bái gǔ lù yě]
- 成语解释:
-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18
哀毁骨立
- 成语拼音:
- [āi huǐ gǔ lì]
- 成语解释:
-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19
傲骨嶙嶙
- 成语拼音:
- [ào gǔ lín lín]
- 成语解释:
-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 成语出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 骨的成语,带骨字的成语,包含骨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