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开头的成语 (58个)

1

同心协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成语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2

同心协契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qì]
成语解释:
契:投合。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
《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3

同心协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dé]
成语解释:
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4

同心协济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jì]
成语解释:
见“同心共济”。
成语出处: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
5

同心叶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yè l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臣闻自古帝王致治,须待同心叶力之人。”
6

同心合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7

同心合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é]
成语解释:
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8

同心合意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y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一意”。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9

同心合胆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ǎn]
成语解释:
见“同心共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10

同心同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成语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11

同心并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bìng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12

同心戮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lù lì]
成语解释:
指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13

同心敌忾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dí kài]
成语解释: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成语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14

同心断金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duàn jīn]
成语解释: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5

同心毕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bì lì]
成语解释:
齐心尽力。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16

同心竭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毕力”。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17

同志合道

成语拼音:
[tóng zhì hé dào]
成语解释: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18

同忧相救

成语拼音:
[tóng yōu xiāng jiù]
成语解释: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成语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19

同恶共济

成语拼音:
[tóng è gòng jì]
成语解释:
见“同恶相济”。
成语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曹汝霖》:“要之官官相护,同恶共济。”
20

同恶相党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dǎng]
成语解释: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成语出处:
《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孔颖疏:“言其同恶相党,共行虐政也。”
* 第一个字是同的成语,同字开头的成语,同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