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开头的成语 (58个)
-
1
和事老
- 成语拼音:
- [hé shì lǎo]
- 成语解释:
- 调解人。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
-
2
和光同尘
- 成语拼音:
- [hé guāng tóng chén]
- 成语解释:
-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 成语出处: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
3
和合双全
- 成语拼音:
- [hé hé shuāng quán]
- 成语解释:
- 和:和谐。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谐,白头偕老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如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
-
4
和和气气
- 成语拼音:
- [hé hé qì qì]
- 成语解释:
- 态度平顺温和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只有一件,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
-
5
和和睦睦
- 成语拼音:
- [hé hé mù mù]
- 成语解释:
- 指相处融洽友好
- 成语出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难道你们不能走到一块和和睦睦过日子吗?”
-
6
和容悦色
- 成语拼音:
- [hé róng yuè sè]
- 成语解释:
- 同“和颜悦色”。
- 成语出处:
-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
-
7
和平共处
- 成语拼音:
- [hé píng gòng chǔ]
- 成语解释:
-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 成语出处:
-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
8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 成语拼音:
- [hé shì zhī bì,yè guāng zhī zhū]
- 成语解释: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成语出处:
- 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
9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成语拼音:
-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 成语解释: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10
和气生财
- 成语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成语解释: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11
和气致祥
- 成语拼音:
- [hé qì zhì xiáng]
- 成语解释:
-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12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成语拼音: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yì]
- 成语解释: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条灾异封事》:“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13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 成语拼音: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lì]
- 成语解释: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成语出处: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处家固然也,即涉世亦何不莫然!”
-
14
和璧隋珠
- 成语拼音:
- [hé bì suí zhū]
- 成语解释:
-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
15
和盘托出
- 成语拼音:
- [hé pán tuō chū]
- 成语解释:
- 和:连同。(端东西时)连盘子全部拿出来。后比喻毫不隐瞒;全部说出。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
-
16
和睦相处
- 成语拼音:
- [hé mù xiāng chǔ]
- 成语解释:
- 睦:和好。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 成语出处: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
17
和稀泥
- 成语拼音:
- [huò xī ní]
- 成语解释:
- 比喻调和纷争
- 成语出处:
- 刘心武《钟鼓楼》第四章:“除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往往还少不了‘糊涂派’(或叫‘和稀泥派’)。”
-
18
和而不同
- 成语拼音:
- [hé ér bù tóng]
- 成语解释:
- 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9
和而不唱
- 成语拼音:
- [hé ér bù chàng]
- 成语解释:
-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 成语出处:
- 《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
20
和蔼可亲
- 成语拼音:
- [hé ǎi kě qīn]
- 成语解释:
-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第一个字是和的成语,和字开头的成语,和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