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开头的成语 (58个)
-
1
正中下怀
- 成语拼音:
-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 成语解释:
- 正好对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
2
正中其怀
- 成语拼音:
- [zhèng zhòng qí huái]
- 成语解释:
- 正:恰好;中:投合。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孝公闻‘伯术’二字,正中其怀。”
-
3
正中己怀
- 成语拼音:
- [zhèng zhòng jǐ huái]
- 成语解释:
-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
4
正义凛然
- 成语拼音:
- [zhèng yì lǐn rán]
- 成语解释:
-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 成语出处:
-
5
正人先正己
- 成语拼音:
-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
- 成语解释:
- 正:正直,公正。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
- 成语出处:
- 王朔《永失我爱》:“这也就是我自个,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
-
6
正人君子
- 成语拼音:
- [zhèng rén jūn zǐ]
- 成语解释: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
7
正儿八经
- 成语拼音:
- [zhèng ér bā jīng]
- 成语解释:
- 正经,严肃而认真
- 成语出处:
-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我才当了四年骑兵,正儿八经地参加战斗也才十四五次。”
-
8
正其谊不谋其利
- 成语拼音:
-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
- 成语解释:
- 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 成语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
9
正冠李下
- 成语拼音:
- [zhèng guàn lǐ xià]
- 成语解释: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成语出处: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10
正冠纳履
- 成语拼音:
- [zhèng guàn nà lǚ]
- 成语解释:
-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成语出处:
- 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
-
11
正名定分
- 成语拼音:
-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 成语解释:
- 辨正名分。
- 成语出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
12
正名责实
- 成语拼音:
- [zhèng míng zé shí]
- 成语解释:
- 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 成语出处:
- 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
13
正声雅音
- 成语拼音:
- [zhèng shēng yǎ yīn]
- 成语解释:
- 纯正优雅的音乐。
- 成语出处:
- 唐 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
14
正复为奇
- 成语拼音:
- [zhèng fù wéi qí]
- 成语解释:
- 正:正常;奇:奇特。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正常可变为奇特
- 成语出处: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正复为奇,善复为袄。”
-
15
正大不阿
- 成语拼音:
- [zhèng dà bù ē]
- 成语解释:
- 正大:光明正大;阿:迎合。光明正大,不循私迎合权贵
- 成语出处:
-
16
正大光明
- 成语拼音:
-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 成语解释:
-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
17
正大堂煌
- 成语拼音: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
- 成语解释:
- 亦作“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
- 成语出处: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
-
18
正大堂皇
- 成语拼音: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
- 成语解释:
- 见“正大堂煌”。
- 成语出处:
- 清·陈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传旨不必誊正,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但见字字龙蛇,行行珠玉,铿锵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体。”
-
19
正大高明
- 成语拼音:
- [zhèng dà gāo míng]
- 成语解释:
- 形容为人正直,学识高超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集解:“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实耳。”
-
20
正始之音
- 成语拼音:
- [zhèng shǐ zhī yīn]
- 成语解释:
-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 成语出处:
-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 第一个字是正的成语,正字开头的成语,正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