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开头的成语 (58个)

1

礼不亲授

成语拼音:
[lǐ bù qīn shòu]
成语解释:
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董祀妻传》:“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2

礼为情貌

成语拼音:
[lǐ wéi qíng mào]
成语解释: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3

礼义廉耻

成语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成语解释: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成语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4

礼之用,和为贵

成语拼音:
[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
成语解释:
和:和谐,协调。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5

礼乐崩坏

成语拼音:
[lǐ yuè bēng huài]
成语解释: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
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6

礼仪之邦

成语拼音:
[lǐ yí zhī bāng]
成语解释: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成语出处: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7

礼先一饭

成语拼音:
[lǐ xiān yī fàn]
成语解释:
见“礼先壹饭”。
成语出处:
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
8

礼先壹饭

成语拼音:
[lǐ xiān yī fàn]
成语解释:
谓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韦昭注:“言己年长于越王,觉
成语出处:
《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亦作“礼先一饭”。
9

礼坏乐崩

成语拼音:
[lǐ huài yuè bēng]
成语解释: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成语出处:
《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10

礼坏乐缺

成语拼音:
[lǐ huài yuè quē]
成语解释: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成语出处:
《梁书·徐勉传》:“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11

礼士亲贤

成语拼音:
[lǐ shì qīn xián]
成语解释:
礼: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识的人,亲近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12

礼多人不怪

成语拼音:
[lǐ duō rén bù guài]
成语解释: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13

礼奢宁俭

成语拼音:
[lǐ shē níng jiǎn]
成语解释: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14

礼尚往来

成语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5

礼崩乐坏

成语拼音:
[lǐ bēng yuè huài]
成语解释: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成语出处: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16

礼废乐崩

成语拼音:
[lǐ fèi yuè bēng]
成语解释: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
成语出处:
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17

礼无不答

成语拼音:
[lǐ wú bù dá]
成语解释: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成语出处:
《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18

礼让为国

成语拼音:
[lǐ ràng wéi guó]
成语解释: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9

礼贤下士

成语拼音:
[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成语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20

礼贤接士

成语拼音:
[lǐ xián jiē shì]
成语解释:
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成语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
* 第一个字是礼的成语,礼字开头的成语,礼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