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
1
目不知书
- 成语拼音:
- [mù bù zhī shū]
- 成语解释:
- 见“目不识书”。
- 成语出处:
- 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
2
目不识书
- 成语拼音:
- [mù bù shí shū]
- 成语解释:
-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 成语出处: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
3
临池学书
- 成语拼音:
- [lín chí xué shū]
- 成语解释:
-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 成语出处:
-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
4
坑儒焚书
- 成语拼音:
- [kēng rú fén shū]
- 成语解释:
- 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 成语出处:
-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5
寄雁传书
- 成语拼音:
- [jì yàn chuán shū]
- 成语解释:
- 谓传递书信。
- 成语出处:
-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
6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成语拼音:
-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 成语解释: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成语出处:
-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7
蒋干盗书
- 成语拼音:
- [jiǎng gàn dào shū]
- 成语解释:
-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 成语出处:
-
8
据鞍读书
- 成语拼音:
- [jù ān dú shū]
- 成语解释:
-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 成语出处:
- 《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
9
衡石量书
- 成语拼音:
- [héng shí liàng shū]
- 成语解释: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 成语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10
衡石程书
- 成语拼音:
- [héng shí chéng shū]
- 成语解释:
- 见“衡石量书”。
- 成语出处:
- 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
11
洪乔捎书
- 成语拼音:
- [hóng qiáo shāo shū]
- 成语解释:
- 指言而无信的人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12
狐鸣鱼书
- 成语拼音:
- [hú míng yú shū]
- 成语解释: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 成语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13
黄麻紫书
- 成语拼音:
- [huáng má zǐ shū]
- 成语解释:
- 见“黄麻紫泥”。
- 成语出处:
- 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
-
14
郝隆晒书
- 成语拼音:
- [hǎo lóng shài shū]
- 成语解释:
- 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
15
黄耳传书
- 成语拼音: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成语解释: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成语出处: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
16
黄耳寄书
- 成语拼音:
- [huáng ěr jì shū]
- 成语解释: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 成语出处: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
17
官样文书
- 成语拼音:
- [guān yàng wén shū]
- 成语解释:
-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但也只是官样文书,掩人耳目罢了。”
-
18
公车上书
- 成语拼音:
- [gōng chē shàng shū]
- 成语解释: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
19
大书特书
- 成语拼音:
- [dà shū tè shū]
- 成语解释:
-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20
伴食中书
- 成语拼音:
- [bàn shí zhōng shū]
- 成语解释:
-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成语出处:
- 《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 最后一个字是书的成语,书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