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1

含蓼问疾

成语拼音:
[hán liǎo wèn jí]
成语解释: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2

含垢藏疾

成语拼音:
[hán gǒu cáng jí]
成语解释: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3

甘心首疾

成语拼音:
[gān xīn shǒu jí]
成语解释: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成语出处:
《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

寡人之疾

成语拼音:
[guǎ rén zhī jí]
成语解释: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5

膏肓之疾

成语拼音:
[gāo huāng zhī jí]
成语解释: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6

腹心之疾

成语拼音:
[fù xīn zhī jí]
成语解释: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7

负薪之疾

成语拼音:
[fù xīn zhī jí]
成语解释: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成语出处:
唐·韩愈《复志赋并序》:“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
8

吊死问疾

成语拼音:
[diào sǐ wèn jí]
成语解释: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成语出处:
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9

采薪之疾

成语拼音:
[cǎi xīn zhī jí]
成语解释: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成语出处:
见“采薪之忧”。
10

沉疴宿疾

成语拼音:
[chén kē sù jì]
成语解释:
疴:病;宿:长久的。指重病和老病。也比喻积久而成,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
成语出处:
清·秋谨《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
11

疮疥之疾

成语拼音:
[chuāng jiè zhī jí]
成语解释:
疮:疮疖;疥:疥疮;疾:疾病。比喻轻微的祸患
成语出处:
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齐不过疮疥之疾,幸而胜之,不过小喜。”
12

畅叫扬疾

成语拼音:
[chàng jiào yáng jí]
成语解释:
指大吵大闹。“畅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
成语出处:
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13

出丑扬疾

成语拼音:
[chū chǒu yáng jí]
成语解释:
暴露丑恶。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14

不徐不疾

成语拼音:
[bù xú bù jí]
成语解释: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成语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最后一个字是疾的成语,疾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