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1

一簧两舌

成语拼音:
[yī huáng liǎng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
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2

摇唇弄舌

成语拼音:
[yáo chún nòng shé]
成语解释: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成语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00回:“你休要摇唇弄舌,你纪大太爷是安善良民,守分百姓,岂可同贼人为伍?”
3

摇唇鼓舌

成语拼音:
[yáo chún gǔ shé]
成语解释: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4

龈齿弹舌

成语拼音:
[yín chǐ dàn shé]
成语解释:
龇牙咧嘴地咒骂。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妇女 燕姬》:“所饷不满所望,必龈齿弹舌,狞凶万状。”
5

虚嘴掠舌

成语拼音:
[xū zuǐ lüè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6

咸嘴淡舌

成语拼音:
[xián zuǐ dàn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7

枉口嚼舌

成语拼音:
[wǎng kǒu jiáo shé]
成语解释:
见“枉口拔舌”。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
8

枉口诳舌

成语拼音:
[wǎng kǒu kuáng shé]
成语解释:
见“枉口拔舌”。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
9

枉口拔舌

成语拼音:
[wǎng kǒu bá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10

妄口巴舌

成语拼音:
[wàng kǒu bā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11

枉费口舌

成语拼音:
[wǎng fèi kǒu shé]
成语解释:
白费口舌
成语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许琴不愿向这个不关心人只关心自己的七姐枉费口舌。”
12

枉费唇舌

成语拼音:
[wǎng fèi chún shé]
成语解释: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这官去后,伯伯仍前旧性不改,却不枉费唇舌?”
13

调嘴学舌

成语拼音:
[tiáo zuǐ xué shé]
成语解释: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成语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14

甜嘴蜜舌

成语拼音:
[tián zuǐ mì shé]
成语解释: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15

调嘴弄舌

成语拼音:
[tiáo zuǐ nòng shé]
成语解释: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成语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16

恬言柔舌

成语拼音:
[tián yán róu shé]
成语解释:
犹言甜言蜜语。
成语出处: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17

饕口馋舌

成语拼音:
[tāo kǒu chán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贪吃的人。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18

徒费唇舌

成语拼音:
[tú fèi chún shé]
成语解释: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19

徒废唇舌

成语拼音:
[tú fèi chún shé]
成语解释:
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20

铜唇铁舌

成语拼音:
[tóng chún tiě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雄辩的口才。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 最后一个字是舌的成语,舌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