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 (6个)

1

群言堂

成语拼音:
[qún yán táng]
成语解释: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成语出处:
2

千言万说

成语拼音:
[qiān yán wàn shuō]
成语解释:
犹千言万语。
成语出处:
《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说,卒赏谓何。”
3

前言往行

成语拼音:
[qián yán wǎng xíng]
成语解释: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成语出处:
《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4

轻言轻语

成语拼音:
[qīng yán qīng yǔ]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
5

巧言如簧

成语拼音:
[qiǎo yán rú huáng]
成语解释: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6

轻言软语

成语拼音:
[qīng yán ruǎn yǔ]
成语解释:
见“轻言细语”。
成语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7

轻言肆口

成语拼音:
[qīng yán sì kǒu]
成语解释:
说话轻率、放肆。
成语出处:
《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8

巧言利口

成语拼音:
[qiǎo yán lì kǒu]
成语解释: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成语出处: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9

巧言令色

成语拼音:
[qiǎo yán lìng sè]
成语解释: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成语出处:
《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10

巧言偏辞

成语拼音:
[qiǎo yán piān cí]
成语解释: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
《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11

轻言寡信

成语拼音:
[qīng yán guǎ xìn]
成语解释:
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成语出处:
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12

七言八语

成语拼音:
[qī yán bā yǔ]
成语解释:
形容人多语杂。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13

遣言措意

成语拼音:
[qiǎn yán cuò yì]
成语解释:
同“遣辞措意”。
成语出处: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14

前言不搭后语

成语拼音: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成语解释: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成语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15

前言不答后语

成语拼音: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成语解释: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16

片言折狱

成语拼音:
[piàn yán zhé yù]
成语解释: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7

片言只语

成语拼音:
[piàn yán zhī yǔ]
成语解释:
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语出处:
明 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
18

片言只字

成语拼音:
[piàn yán zhǐ zì]
成语解释: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成语出处:
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19

片言一字

成语拼音:
[piàn yán yī zì]
成语解释: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成语出处:
唐 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片言一字,劝善惩恶,诱进后人,启明先觉。”
20

片言九鼎

成语拼音:
[piàn yán jiǔ dǐng]
成语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 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