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通的成语 (6个)
-
1
粗通文墨
- 成语拼音:
- [cū tōng wén mò]
- 成语解释:
-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
2
不通水火
- 成语拼音:
- [bù tōng shuǐ huǒ]
- 成语解释: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3
不通世务
- 成语拼音:
- [bù tōng shì wù]
- 成语解释:
- 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 成语出处:
-
4
不通时宜
- 成语拼音:
- [bù tōng shí yí]
- 成语解释:
-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 成语出处:
- 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
5
不通文墨
- 成语拼音:
- [bù tōng wén mò]
- 成语解释:
-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
6
博通经籍
- 成语拼音:
- [bó tōng jīng jí]
- 成语解释:
-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第二个字是通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