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尾的成语 (6个)
-
1
狗尾续貂
- 成语拼音:
- [gǒu wěi xù diāo]
- 成语解释:
- 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 成语出处:
-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
2
曳尾涂中
- 成语拼音:
- [yè wěi tú zhōng]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3
摇尾涂中
- 成语拼音:
- [yáo wěi tú zhōng]
- 成语解释:
-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
- 成语出处:
-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
4
摇尾乞怜
- 成语拼音:
- [yáo wěi qǐ lián]
- 成语解释:
- 乞:乞求;怜:怜悯;爱怜。原指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后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希望得到一点儿好处。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5
摇尾求食
- 成语拼音:
- [yáo wěi qiú shí]
- 成语解释:
-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 成语出处: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
6
曳尾泥涂
- 成语拼音:
- [yè wěi ní tú]
- 成语解释:
- ①同“曳尾涂中”。②比喻卑鄙龌龊的行为。
- 成语出处:
- 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逍遥台》:“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
7
衔尾相随
- 成语拼音:
- [xián wěi xiāng suí]
- 成语解释:
-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 成语出处:
- 《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
8
衔尾相属
- 成语拼音:
- [xián wěi xiāng shǔ]
- 成语解释:
-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 成语出处:
- 宋·钱易《南部新书》:“前马已进,后马续来,相似不绝者,古人谓之衔尾相属,即其义也。”
-
9
巷尾街头
- 成语拼音:
- [xiàng wěi jiē tóu]
- 成语解释:
- 指大街小巷。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一:“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
10
首尾相赴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fù]
- 成语解释:
- 首尾:前后。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其持论常圆满周到,首尾相赴,而真理愈析而愈明。”
-
11
首尾相救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jiù]
- 成语解释:
- 救:援助。头和尾相互援助。比喻前后互相援助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
12
首尾相继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jì]
- 成语解释:
- 前后连接不断。
- 成语出处:
- 《魏书·侯渊传》:“时青州城人馈粮者首尾相继。”
-
13
首尾相连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lián]
- 成语解释:
- 见“首尾相继”。
- 成语出处: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曹、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
-
14
首尾相卫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wèi]
- 成语解释:
- 喻互相援救。
- 成语出处:
- 《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
-
15
首尾相应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 成语解释:
- 应:接应。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
16
首尾相援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xiāng yuán]
- 成语解释:
- 谓前后互相照应。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
17
首尾受敌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shòu dí]
- 成语解释:
- 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 成语出处:
- 《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
18
首尾夹攻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jiā gōng]
- 成语解释:
- 夹:从两个相反方面来的。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0回:“乾佑遣将,率精骑数万,从山南转出官军之后,首尾夹攻,官军骇乱,大败而奔。”
-
19
首尾狼狈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láng bèi]
- 成语解释:
- 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 成语出处:
-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
20
首尾两端
- 成语拼音: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成语解释: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 第二个字是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