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接的成语 (22个)
-
1
连墙接栋
- 成语拼音:
- [lián qiáng jiē dòng]
- 成语解释:
- 形容房屋连片。
- 成语出处:
- 明·陈子龙《霍光论》:“骄妻劲奴,纵横长安中,连墙接栋,比拟宸极,此岂复人臣也哉!”
-
2
连甍接栋
- 成语拼音:
- [lián méng jiē dòng]
- 成语解释:
- 谓房屋连片。
- 成语出处:
- 清·王韬《洋泾浜海市说》:“今新街及马路侧,连甍接栋者皆是也。”
-
3
连昏接晨
- 成语拼音:
- [lián hūn jiē chén]
- 成语解释:
-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 成语出处:
- 宋·梅尧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
4
连畴接陇
- 成语拼音:
- [lián chóu jiē lǒng]
- 成语解释:
- 谓田地连片。
- 成语出处: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莺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
-
5
继踵接武
- 成语拼音:
- [jì zhǒng jiē wǔ]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武:足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
- 成语出处:
- 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
6
交头接耳
- 成语拼音:
- [jiāo tóu jiē ěr]
- 成语解释:
- 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 成语出处: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
7
敬上接下
- 成语拼音:
- [jìng shàng jiē xià]
- 成语解释:
-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 成语出处:
- 《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
8
驾肩接迹
- 成语拼音:
- [jià jiān jiē jì]
- 成语解释:
- 见“驾肩接武”。
- 成语出处: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向风而至。”
-
9
驾肩接武
- 成语拼音:
- [jià jiān jiē wǔ]
- 成语解释:
-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
10
架肩接踵
- 成语拼音:
- [jià jiān jiē zhǒng]
- 成语解释:
-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拥挤。
- 成语出处:
- 宋·无名氏《灯下闹谈·升斗得仙》:“李相公砡镇扬日,夜梦长衢而行,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观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诣看焉。”
-
11
汗流接踵
- 成语拼音:
- [hàn liú jiē zhǒng]
- 成语解释:
- 见“汗流至踵”。
- 成语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柳氏子》:“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
-
12
待人接物
- 成语拼音:
- [dài rén jiē wù]
- 成语解释: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 成语出处:
-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
13
短兵接战
- 成语拼音:
- [duǎn bīng jiē zhàn]
- 成语解释:
-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14
比肩接踵
- 成语拼音:
- [bǐ jiān jiē zhǒng]
- 成语解释:
-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 成语出处:
-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
15
兵不接刃
- 成语拼音:
- [bīng bù jiē rèn]
- 成语解释:
-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 成语出处:
-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 第三个字是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