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鼠的成语 (22个)

1

狼贪鼠窃

成语拼音:
[láng tān shǔ qiè]
成语解释: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成语出处:
明 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2

狼奔鼠窜

成语拼音:
[láng bēn shǔ cuàn]
成语解释: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成语出处:
明 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3

狼奔鼠偷

成语拼音:
[láng bēn shǔ tōu]
成语解释: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成语出处: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4

虎头鼠尾

成语拼音:
[hǔ tóu shǔ wěi]
成语解释: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5

狐潜鼠伏

成语拼音:
[hú qián shǔ fú]
成语解释: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张景《飞丸记 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6

蠖屈鼠伏

成语拼音:
[huò qū shǔ fú]
成语解释:
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孔平仲《续世说·奸佞》:“注至,蠖屈鼠伏,佞词泉涌。”
7

狐凭鼠伏

成语拼音:
[hú píng shǔ fú]
成语解释: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成语出处: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8

狐奔鼠窜

成语拼音:
[hú bēn shǔ cuàn]
成语解释: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成语出处:
宋书 《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9

狗头鼠脑

成语拼音:
[gǒu tóu shǔ nǎo]
成语解释:
喻奴才相。
成语出处:
《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10

狗偷鼠窃

成语拼音:
[gǒu tōu shǔ qiè]
成语解释:
同“狗盗鼠窃”。
成语出处: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无赖之人也。”
11

狗盗鼠窃

成语拼音:
[gǒu dào shǔ qiè]
成语解释: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12

奉头鼠窜

成语拼音:
[fèng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13

掉头鼠窜

成语拼音:
[diào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14

鸱张鼠伏

成语拼音:
[chī zhāng shǔ fú]
成语解释:
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成语出处:
《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15

虫臂鼠肝

成语拼音:
[chóng bì shǔ gān]
成语解释: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大宗师》:“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 第三个字是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