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的意思 激浊扬清的读音和出处
- 激
- 浊
- 扬
- 清
- 成语名称
- 激浊扬清
- 成语拼音
- [jī zhuó yáng qīng]
- 成语解释
- 激:冲去;抨击;浊:不干净的水;清:清澈的水。冲去脏水;使清水涌流。比喻批评过错;表彰良善;扬善除恶。
- 成语出处
-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 成语例句
- 待制为官,尽忠报国,激浊扬清。(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浊,不能读作“zhú”。
- 繁体字形
- 激濁揚清
- 英文翻译
- to cast out the wicked and cherish the virtuous
- 成语故事
- 激浊扬清的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激浊扬清”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水的成语 高考常考易错成语 J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抨击 干净 清澈 清水 涌流 比喻 批评 过错 表彰 扬善
“激浊扬清”的单字解释
【激】: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激起六七尺高。激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激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激。激怒。劝将不如激将。故意拿话激他。5.(感情)激动:感激。激于义愤。6.急剧;强烈:激战。激流。偏激。7.姓。
【浊】:1.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混浊。污浊。2.社会黑暗、混乱:浊世。3.声音低沉粗重:浊声浊气。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激浊扬清”的反义词
“激浊扬清”的近义词
“激浊扬清”的相关成语
“激浊扬清”的关联成语
激字的成语
浊字的成语
扬字的成语
清字的成语
激开头的成语
浊开头的成语
扬开头的成语
清开头的成语
ji的成语
zhuo的成语
yang的成语
qing的成语
jzyq的成语
激浊什么什么的成语
激什么扬什么的成语
激什么什么清的成语
什么浊扬什么的成语
什么浊什么清的成语
什么什么扬清的成语
“激浊扬清”造句
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
名士们学会了保护自己,但凡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便仗马寒蝉,将“臧否人物,激浊扬清”的风格及内容变为专事辩析抽象理论。
众志成城人心思进,更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揪出那些自毁根基、自坏长城的国之蠹虫。
激浊扬清,为党为民;无私无畏,乐于奉献。
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
晨钟暮鼓常盈耳,激浊扬清治源头。
反腐倡廉,激浊扬清,共创廉洁社会;弘扬正气,鞭挞腐败,同树廉洁形象。
道德之演进,如大江之行,回旋起伏,变化万端,激浊扬清,终归于进步。
他一上任,便举直措枉,激浊扬清,很受群众的欢迎与拥戴。
报告文学应当以激浊扬清为己任。
* 激浊扬清的意思 激浊扬清的成语解释 阿鼻地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