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钱眼开的意思 见钱眼开的读音和出处
- 见
- 钱
- 眼
- 开
- 成语名称
- 见钱眼开
- 成语拼音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成语解释
- 见到钱财就眉开眼笑。
- 成语出处
- 清 李渔《比目鱼 挥金》:“自古道见钱眼开,我兑下一千两银子,与他说话的时节,就拿来摆在面前,他见了自然动火。”
- 成语例句
- 现在的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是个见钱眼开的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贬义成语
- 成语词性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贪婪爱财
- 结构类型
- 连动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见,不能读作“xiàn”。
- 繁体字形
- 見錢眼開
- 英文翻译
- one 's eyes grow round with delight at the sight of money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见钱眼开”成语接龙
- 成语分类
- 四字成语 连动式成语 大的成语 J开头的成语
- 成语关注
- 见到 钱财 眉开眼笑
“见钱眼开”的单字解释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钱】:1.铜钱:一个钱。钱串儿。2.货币:银钱。一块钱。3.款子:饭钱。车钱。买书的钱。一笔钱。4.钱财:有钱有势。5.(钱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纸钱。榆钱儿。6.姓。7.重量单位,10分等于1钱,10钱等于1两。1市钱合5克。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见钱眼开”的反义词
“见钱眼开”的近义词
“见钱眼开”的相关成语
“见钱眼开”的关联成语
见字的成语
钱字的成语
眼字的成语
开字的成语
见开头的成语
钱开头的成语
眼开头的成语
开开头的成语
jian的成语
qian的成语
yan的成语
kai的成语
jqyk的成语
见钱什么什么的成语
见什么眼什么的成语
见什么什么开的成语
什么钱眼什么的成语
什么钱什么开的成语
什么什么眼开的成语
“见钱眼开”造句
在这次旅游途中,进入购物店里,我看到了这家店员以貌取人藐视穷人见钱眼开的本性。
死心眼的红袜球迷始终不能原谅他的离队,认定他是见钱眼开。
国际盲人节,教你双眼待人处事法:1见了朋友,眉开眼笑。2见了敌人,冷眼相待。3见了美女,可别眉来眼去。4发了薪水,见钱眼开。5遇事不慌,冷眼静看。6路见歹徒,一定要打他。
他不但见钱眼开,而且是个有名的吝啬鬼。
刘大妈不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她很乐于帮助一些穷苦的人。
在生意场上,他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我们党的干部绝不应该见钱眼开,利令智昏。
表面上看他是个廉洁清正的人,而背后常干一些见钱眼开的事。
他这个人见钱眼开,绝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818,发一发,早上一醒“见钱眼开”,起来发现,满地尽是“黄金甲”,穿上衣服突然发现“腰缠万贯”,走出家门,才知道自己竟然身怀“点石成金”的特异功能,祝你梦想成真,财源广进。
* 见钱眼开的意思 见钱眼开的成语解释 阿鼻地狱的拼音、词性、造句、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