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曲
唐元结诗自序:大历初,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欸乃曲》,令舟子唱之,以取适于道路云。
宋程大昌《演繁露》云:“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绝句,如《竹枝》之类。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歌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加‘竹枝’或‘柳枝’等语,遂即其语以名其歌。‘欸乃’,亦其例也。”
黄公绍《韵会》云:“欸,叹声也,读若哀,乌来切。又应声也,读若霭,上声,倚亥切。又去声,于代切。无袄音。乃,难辞,又继事之辞。无霭音。今二字连读之,为棹船相应声。”
按《广韵》“十五海”:“欸”,于改切,相然应也。“乃”,奴亥切,语辞也。“欸乃”之声,或如唐人唱歌和声,所谓号头者。盖逆流而上,棹船劝力之声也。《黄山谷题跋》、《洪驹父诗话》皆音作“袄”、“蔼”者误。
欸乃曲词牌名古诗词(5首)
1
《杂曲歌辞·欸乃曲》 唐代·元结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1
《欸乃曲五首》 唐代·元结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1
《欸乃曲》 唐代·元结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倚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