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史的诗词(590首)

1 《题张老松树》 唐代·宋之问 撰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咏史写景抒情怀才不遇

2 《晚泊湘江》 唐代·宋之问 撰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咏史怀古战争怀才不遇

3 《襄城即事(一作江楼有怀)》 唐代·崔湜 撰

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
冠盖仍为里,沙台尚识名。
山光晴后绿,江色晚来清。
为问东流水,何时到玉京。

咏史

4 《登襄阳城》 唐代·杜审言 撰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登高山水咏史怀古思乡

5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唐代·宋璟 撰

侍饮终酺会,承恩续胜游。
戴天惟庆幸,选地即殊尤。
北向祗双阙,南临赏一丘。
曲江新溜暖,上苑杂花稠。
亹亹韶弦屡,戋戋贲帛周。
醉归填畛陌,荣耀接轩裘。

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

6 《汾上惊秋》 唐代·苏颋 撰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秋天咏史抒情

7 《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唐代·骆宾王 撰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咏史怀古送别地点

8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唐代·陈子昂 撰

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
靡迤随回水,潺湲溯浅流。
烟沙分两岸,露岛夹双洲。
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
岩潭相映媚,溪谷屡环周。
路迥光逾逼,山深兴转幽。
麇鼯寒思晚,猿鸟暮声秋。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因书谢亲爱,千岁觅蓬丘。

咏史怀古

9 《邺都引》 唐代·张说 撰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咏史怀古

10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代·马怀素 撰

玄籥飞灰出洞房,青郊迎气肇初阳。
仙舆暂下宜春苑,御醴行开荐寿觞。
映水轻苔犹隐绿,缘堤弱柳未舒黄。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

讽刺咏史

11 《七夕曝衣篇》 唐代·沈佺期 撰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七夕节咏史

12 《咸阳览古》 唐代·沈佺期 撰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咏史讽喻

13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唐代·沈佺期 撰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
三时欲并尽,双影未尝来。
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不如黄雀语,能雪冶长猜。

咏史怀古

14 《回波辞》 唐代·李景伯 撰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
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咏史怀古战争怀才不遇

15 《陪幸五王宅(一作刘宪诗)》 唐代·萧至忠 撰

北斗枢机任,西京肺腑亲。
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
恩来山水被,圣作管弦新。
绕座薰红药,当轩暗绿筠。
摘荷才早夏,听鸟尚馀春。
行漏金徒晓,风烟是观津。

唐诗三百首妇女舞蹈咏史

16 《岐王山亭》 唐代·张谔 撰

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
岂有楼台好,兼看草树奇。
石榴天上叶,椰子日南枝。
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移。

咏史怀古

17 《长信草(一作长信宫,一作婕妤怨)》 唐代·崔国辅 撰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
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唐诗三百首咏史怀古题画地名

18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唐代·王维 撰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咏史怀古哲理

19 《送方尊师归嵩山》 唐代·王维 撰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咏史怀古

20 《息夫人》 唐代·王维 撰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咏史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