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宴饮的诗词(117首)

1 《和元常侍除浙东留题》 唐代·路贯 撰

谢安致理逾三载,黄霸清声彻九重。
犹辍珮环归凤阙,且将仁政到稽峰。
林间立马罗千骑,池上开筵醉一钟。
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唐诗三百首爱情相思宴饮感慨

2 《友人婚杨氏催妆》 唐代·贾岛 撰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写景宴饮抒情

3 《八月上峡(一作八月峡口作)》 唐代·李频 撰

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
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
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
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

写景宴饮抒情

4 《友人适越路过桐庐寄题江驿》 唐代·李郢 撰

桐庐县前洲渚平,桐庐江上晚潮生。
莫言独有山川秀,过日仍闻官长清。
麦陇虚凉当水店,鲈鱼鲜美称莼羹。
王孙客棹残春去,相送河桥羡此行。

重阳节宴饮

5 《妓女》 唐代·邵谒 撰

天若许人登,青山高不止。
地若许人穷,黄泉深无水。
量诸造化情,物成皆有以。
如何上青冥,视之平若砥。
日下骋琅玕,空中无罗绮。
但见势腾凌,将为长如此。
炫耀一时间,逡巡九泉里。
一种为埃尘,不学堕楼死。

写景宴饮抒情

6 《春夕酒醒》 唐代·皮日休 撰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宴饮愁苦咏史怀古

7 《修史亭二首》 唐代·司空图 撰

少年已惯掷年光,时节催驱独不忙。
今日无疑亦无病,前程无事扰医王。
篱落轻寒整顿新,雪晴步屣会诸邻。
自从南至歌风顶,始见人烟外有人。

秋天宴饮生活

8 《寄湖南从事》 唐代·韩偓 撰

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馀酲。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
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

乐府宴饮讽喻人生

9 《雨中》 唐代·韩偓 撰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欹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咏物宴饮

10 《赠友人罢举赴交趾辟命》 唐代·杜荀鹤 撰

罢却名场拟入秦,南行无罪似流人。
纵经商岭非驰驿,须过长沙吊逐臣。
舶载海奴镮硾耳,象驼蛮女彩缠身。
如何待取丹霄桂,别赴嘉招作上宾。

送别宴饮祝福

11 《句》 唐代·王贞白 撰

太阳虽不照,梁栋每重阴。
(廊下井,以下《吟窗杂录》)
白发未逢媒,对景且裴回。
(丑妇)
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我几时来。
(合赋)
改贯永留乡党额,减租重感郡侯恩。
(洪景卢《野处集》
载赴选别太守句,贞白自注:蒙本州改坊名为进贤,并减户税)

乐府唐诗三百首咏物抒情哲理宴饮

12 《贬官泰州出城作》 唐代·徐铉 撰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送别宴饮写人

13 《送颢法师往太原讲兼呈李司徒》 唐代·无可 撰

近腊辞精舍,并州谒尚公。
路长山忽尽,塞广雪无穷。
讲席开晴垒,禅衣涉远风。
闻经诸弟子,应满此门中。

重阳节宴饮

14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唐代·皎然 撰

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
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
谢公南楼送客还,高歌桂树凌寒山。
应怜独秀空林上,空赏敷华积雪间。
昨夜一枝生在月,婵娟可望不可折。
若为天上堪赠行,徒使亭亭照离别。

乐府唐诗三百首咏物抒情哲理宴饮

15 《甘雨应祈》 唐代·贯休 撰

春雨偶愆期,草木亦未觉。
君侯不遑处,退食或闭阁。
东海浪滔滔,西江波漠漠。
得不愿身为大虬,金其角,玉其甲。
一吸再喢,云平雾匝。
华畅九有,清倾六合。
使不苏者苏,不足者足。
情通上玄,如膏绵绵。
有叟有叟,鼓腹歌于道边。
歌曰:“麦苗芃芃兮鶬鹒飞,日出而作兮日入归,如彼草木兮雨露肥。
古人三乐兮,我乐多之。
天之成兮,地之平兮。
柘系黄兮,瓠叶青兮。
乳女啼兮,蒸黍馨兮。
炙背扪虱兮,复何经营兮。

重阳节宴饮

16 《剑客》 唐代·齐己 撰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送别宴饮写人

17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五代·李煜 撰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宴饮音乐生活

18 《小重山》 唐代·毛熙震 撰

梁燕双飞画阁前,寂寥多少恨、懒孤眠。
晓来闲处想君怜,红罗帐、金鸭冷沉烟。
谁信损婵娟,倚屏啼玉箸、湿香钿。
四支无力上秋千,群花谢、愁对艳阳天。

送别宴饮写人

19 《辔之柔矣诗》 先秦·佚名 撰

马之刚矣。
辔之柔矣。
马亦不刚。
辔亦不柔。
志气麃麃。
取与不疑。

诗经宴饮

20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辞赋精选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宴饮山水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