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的诗词(389首)

1 《思湓渚旧居》 唐代·李中 撰

昔岁曾居湓水头,草堂吟啸兴何幽。
迎僧常踏竹间藓,爱月独登溪上楼。
寒翠入檐岚岫晓,冷声萦枕野泉秋。
从拘宦路无由到,昨夜分明梦去游。

景点山水

2 《赠维扬故人》 唐代·徐铉 撰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
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辞赋精选山水游记

3 《清溪馆作》 唐代·钱戭 撰

指途清溪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春天游历山水月亮

4 《登汾上阁》 唐代·郑中丞 撰

汾桂秋水阔,宛似到阊门。
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送别即景抒情山水

5 《艳歌》 唐代·无名氏 撰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山水景点

6 《绝句》 唐代·无名氏 撰

绿杨阴转画桥斜,舟有笙歌岸有花。
尽日会稽山色里,蓬莱清浅水仙家。

唐诗三百首山水写景写人秋雨

7 《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时人相传是宝月道人后身也)》 唐代·皎然 撰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组诗山水写人爱情生活

8 《送僧之灵夏》 唐代·贯休 撰

旧识为边帅,师游胜事兼。
连天唯白草,野饼有红盐。
蕃近风多勃,河浑碛半淹。
因知心似月,处处有人瞻。

唐诗三百首山水抱负

9 《寿春节进》 唐代·贯休 撰

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
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
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
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
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
法天深罔测,体圣妙难知。
俭德为全德,无思契十思。
丕图非力致,英武悉天资。
正直方亲切,回邪岂敢窥。
将排颇与牧,相得稷兼夔。
盐出符真主,麟来合大规。
赓歌随羽籥,奕叶斅伊祁。
寡欲情虽泰,忧民色未怡。
盛如唐创业,宛胜晋朝仪。
旰食宫莺啭,宵衣禁漏迟。
多于汤土地,还有禹胼胝。
视物如伤日,胜残去杀时。
守文情的的,无逸戒孜孜。
轩顼风重振,皇唐鼎创移。
始闻呈瑞石,又报产灵芝。
覆帱高缘大,包容妙在卑。
兄呼春赫日,师指佛牟尼。
佳气宸居合,淳风乐府吹。
急贤彰帝业,解网见天慈。
粟赤千千窖,军雄万万儿。
八蛮须稽颡,四海仰昌期。
玉辇嫔嫱拥,宫花锦绣欹。
尧云同叆叇,汉祖太驱驰。
氛祲根株尽,浇讹朕兆隳。
山河方有截,野逸诏无遗。
境静消锋镝,田香熟稻r1.梦中逢傅说,殿上见辛毗。
金镜悬千古,彤云起四维。
盛行唐典法,再睹舜雍熙。
祝寿乾文动,郊天太一随。
煌煌还宿卫,亹亹叶声诗。
饮醴和甘雨,非烟绕御帷。
银轮随宝马,玉沼见金龟。
杳杳闻韵濩,重重降抚绥。
魏徵须却出,葛亮更何之。
简约逾前古,升平美不疑。
触邪羊唅唅,鼓腹叟嘻嘻。
迈五方云大,超三始见奇。
锦霞连紫极,仙鸟下峨眉。
谢傅还为傅,周师又作师。
纳隍为永任,从谏契无为。
子子寰瀛主,孙孙日月旗。
寿春嗟寿域,万国尽虔祈。
捧日三车子,恭思八彩眉。
愿将七万岁,匍匐拜瑶墀。

山水黄河送别

10 《寄郑道士二首》 唐代·贯休 撰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
谁带金轮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旧山大有闲田地,五色香茆有子无。

唐诗三百首写景山水归隐

11 《寄酬高辇推官》 唐代·齐己 撰

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
竹腻题幽碧,蕉干裂脆声。
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

唐诗三百首山水写人

12 《送人南游》 唐代·齐己 撰

且听吟赠远,君此去蒙州。
瘴国频闻说,边鸿亦不游。
蛮花藏孔雀,野石乱犀牛。
到彼谁相慰,知音有郡侯。

景点山水

13 《寄清溪道者》 唐代·齐己 撰

万重千叠红霞嶂,夜烛朝香白石龛。
常寄溪窗凭危槛,看经影落古龙潭。

唐诗三百首登楼写景山水黄河励志哲理

14 《赠贾松先辈》 唐代·水心寺僧 撰

嵯峨山上石,岁岁色长新。
若使尽成宝,谁为知己人。

山水瀑布

15 《经羊角哀墓作》 唐代·吴筠 撰

祇召出江国,路傍旌古坟。
伯桃葬角哀,墓近荆将军。
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
幽明信难知,胜负理莫分。
长呼遂刎颈,此节古未闻。
两贤结情爱,骨肉何足云。
感子初并粮,我心正氛氲。
迟回驻征骑,不觉空林醺。

唐诗三百首山水托物寄情

16 《题鹤鸣山》 唐代·杜光庭 撰

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
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小学古诗写景山水长江

17 《示边洞元》 唐代·萼岭书生 撰

邂逅相逢萼岭边,对倾浮蚁共谈玄。
拟将剑法亲传授,却为迷人未有缘。

唐诗三百首登楼写景山水黄河励志哲理

18 《赠雷殿直》 唐代·石恪 撰

衡阳去此正三年,一路程途甚坦然。
深邃门墙三楚外,清风池馆五峰前。
西边市井来商客,东岸汀洲簇钓船。
公退只应无别事,朱陵后洞看神仙。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