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的诗词(936首)

1 《闲咏二绝》 清代·黄图安 撰

落花天气半晴阴,好去寻芳傍碧林。
是物含情知爱惜,莺声声里唤春深。
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
一枕羲皇午梦后,数行小试右军书。

闲适生活写景

2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宋代·朱熹 撰

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
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咏归桥
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
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
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
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
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
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
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
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山斋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
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蒙轩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
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
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卷云亭
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
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
吟罢天津句,风拂面凉。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
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
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西屿
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
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
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
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
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
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
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
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
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咏物写景抒怀壮志难酬隐居生活

3 《咏利城山居》 魏晋·支遁 撰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隐居生活

4 《云居山咏二首》 明代·常慧 撰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

禅隐生活写景

5 《咏儋耳二首》 明代·方向 撰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
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咏物农村生活

6 《自咏示客》 宋代·陆游 撰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生活情怀

7 《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代·刘禹锡 撰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烧畲 同 烧畬)

生活风俗

8 《秋日三首》 宋代·秦观 撰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
酒酣聊把作缠头。

秋天写景生活组诗

9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唐代·李白 撰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写景同情宫廷生活

10 《南乡子·山果熟》 五代·李珣 撰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
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写景江南生活人民

11 《古蟾宫·元宵》 明代·王磐 撰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元宵节同情人民生活

12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撰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寒食节农村写景生活

13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宋代·佚名 撰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
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婉约元宵节写景生活

14 《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撰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豪放生活述志

15 《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陆游 撰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儿童农民生活

16 《移居二首》 魏晋·陶渊明 撰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田园生活友情

17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 先秦·左丘明 撰

吴公子札来聘。
……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曰。
“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
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古文观止生活舞蹈

18 《敬姜论劳逸》 先秦·佚名 撰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
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鐕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
卿之内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
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古文观止生活哲理

19 《放鹤亭记》 宋代·苏轼 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
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古文观止隐逸生活

20 《方山子传》 宋代·苏轼 撰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

古文观止写人隐居生活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