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肯的诗词(120首)

1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爱国励志

2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宋代·佚名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
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
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婉约寻花感慨怀才不遇

3 《触龙说赵太后》 先秦·刘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历史故事

4 《鹬蚌相争》 两汉·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小学文言文哲理故事

5 《拟孙权答曹操书》 宋代·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
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
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
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
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
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
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
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
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
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
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
刘备之兵虽少,然仆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
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
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仆与刘备,实有唇齿相须之势。
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
今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
蜀亡,吴亦随之矣。
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
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
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
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
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书信

6 《画工弃市》 魏晋·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
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
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
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寓事故事

7 《满江红·为问封姨》 清代·纳兰性德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
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
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
听半晌,心如醉。
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
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
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边塞写景怀人愁苦

8 《无漏子假躯》 元代·丘处机

一团脓,三寸气。
使作还同傀儡。
夸体段,骋风流。
人人不肯休。
白玉肌,红粉脸。
尽是浮华妆点。
皮肉烂,血津乾。
荒郊你试看。

题画咏物荷花生活哲理

9 《饮酒 其三》 魏晋·陶渊明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10 《饮酒 十六》 魏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11 《清平乐·留春不住》 宋代·王安石

留春不住。
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12 《浣溪沙》 宋代·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13 《荒村》 明代·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14 《咏史》 魏晋·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15 《杂书》 当代·钱钟书

初凉似贵人,招请不肯致。
及来不待招,又似故人至。
颇怪今年秋,未挟雨张势。
但凭半夜风,隔日如判世。
劳生惯起早,警寒更无寐。
小女解曲肱,朝凉供酣睡。
一叹朝徒凉,莫与我侪事。

16 《临江仙·披袍□[1]地红宫锦》 唐代·和凝

披袍□[1]地红宫锦,莺语时啭轻音。
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2]步摇金。
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
娇羞不肯入鸾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17 《西泠桥》 明代·袁宏道

西泠桥,水长在。
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
莺如衫,燕如钗,油壁车,砍为柴,青骢马,自西来。
昨日树头花,今日陌上土。
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18 《驾出北郭门行》 魏晋·阮瑀

驾出北郭门。
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
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
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
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
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
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
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
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
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
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
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
以此为明规。

19 《春日》 宋代·真山民

韶光今几许,我欲问流莺。
花影扫不去,草根锄又生。
心空诸妄息,身老万缘轻。
正是春风好,幽兰不肯争。

20 《杨照承议芦雁枕屏》 宋代·毕士安

画师不肯传风蝶,故作枯乾逞奇绝。
清秋未合结繁阴,深户何从洒飞雪。
雪里鸭儿苦耐寒,眠沙枕浦白云团,黄芦槭槭枝叶乾。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潇相洞庭云水隔,山路坡陁断行客。
从来冬景画已难,况有翎毛似崔白。
已觉冰漫稻梁少,更疑水宿溪垠窄。
生平有道付沧洲,今日床头动行色。
屏风主人家近远,我昔曾过浔阳县,田芦野雁尝亲见。
出门解榻定相逢,借我家乡令对面。

* 关于不肯的诗词 描写不肯的诗词 带有不肯的诗词 包含不肯的古诗词(1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