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稷的诗词(120首)

1 《后汉门·废帝》 唐代·周昙

乱兵如猬走王师,社稷颠危孰为持。
夜逐萤光寻道路,汉家天子步归时。

2 《句》 唐代·宋齐丘

大似贤臣扶社稷,遇明则见暗还藏。
(《影诗》,见《吟窗杂录》)

3 《题季子庙》 唐代·李季华

季子让社稷,又能听国风。
宁知千载后,蘋藻冷祠宫。

4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唐代·贯休

道之大道古太古,二字为名争莽卤。
社稷安危在直言,须历尧阶挝谏鼓。
恭闻吾皇至圣深无比,推席却几听至理。
一言偶未合尧聪,贾生须看湘江水。
君不见顷者百官排闼赴延英,阳城不死存令名。
又不见仲尼遥奇司马子,珮玉垂绅合如此。
公乎公乎施之掾,江上春风喜相见。
畏天之命复行行,芙蓉为衣胜絁绢。
好音入耳应非久,三峡闻猿莫回首。
且啜千年羹,醉巴酒。

5 《赠抱麻刘舍人》 唐代·贯休

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
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
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
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
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
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
鹏cR宁唯白,龙多岂止荀。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
喻蜀须凭草,成周必仗仁。
三峰宵旰切,万里渥恩新。
赋鵩言无累,依刘德有邻。
风期仁祖帽,鼠讶史云尘。
禅叟知何幸,玄谈有宿因。
双溪逢陆海,荆渚遇平津。
落日愁闻笛,何人为吐茵。
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
疾愈蝉声老,年丰雨滴频。
刘虬师弟子,时喜一相亲。

6 《赠抱麻刘舍人》 唐代·贯休

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
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
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
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
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
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
鹏cR宁唯白,龙多岂止荀。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
喻蜀须凭草,成周必仗仁。
三峰宵旰切,万里渥恩新。
赋鵩言无累,依刘德有邻。
风期仁祖帽,鼠讶史云尘。
禅叟知何幸,玄谈有宿因。
双溪逢陆海,荆渚遇平津。
落日愁闻笛,何人为吐茵。
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
疾愈蝉声老,年丰雨滴频。
刘虬师弟子,时喜一相亲。

7 《赠钟陵陈处士》 唐代·贯休

否极方生社稷才,唯谭帝道鄙梯媒。
高吟千首精怪动,长啸一声天地开。
湖上独居多草木,山前频醉过风雷。
吾皇仄席求贤久,莫待征书两度来。

8 《临刑赋》 唐代·杨损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嗟社稷在须臾。
市东便是神仙窟,何必乘舟泛五湖。

9 《鹧鸪天》 宋代·吴则礼

衮绣三朝社稷臣。
旧调元鼎斡洪钧。
垂绅屡转龙墀日,接膝潜回黼座春。
金凿落,玉麒麟。
凤鸣良月庆佳辰。
巨鳌行听扃华禁,又起商周梦卜人。

10 《摸鱼儿(闽漕王幼学作碧湾丹嶂堂,歌此词,以墨本见寄,依韵和之)》 宋代·王迈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
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
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
间不得。
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
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爱国哀思

11 《岳鄂王墓》 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咏史怀古悼亡同情

12 《博浪沙》 元代·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古诗三百首

13 《三垂冈》 清代·严遂成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咏史怀古战争英雄

14 《胠箧》 先秦·庄周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
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观点

15 《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高中文言文寓理历史故事

16 《拂晓行军》 明代·朱元璋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初中古诗咏物

17 《无题》 明代·朱元璋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人生感慨

18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宋代·苏辙

怪我辞官免入商,才疏深畏忝周行。
学从社稷非源本,近读诗书识短长。
东舍久居如旧宅,春蔬新种似吾乡。
闭门已学龟头缩,避谤仍兼雉尾藏。

19 《渊明祠》 明代·宋濂

官航晚泊浔阳郭,把酒长怀靖节贤。
折腰竟辞彭泽米,攒眉宁种远公莲。
归来松菊开三径,老去柴桑受一廛。
晋代衣冠谁避世,刘家社稷自书年。
虽云富贵非吾愿,已有清高独尔伟。
千载令人吊遗迹,好山青立县门前。

20 《沛公亭》 元代·傅若金

遥山寂寂对危亭,坏础欹沙柳自青。
四海久非刘社稷,千秋犹有汉精灵。
丰西水散烟沉浦,砀北云来雨入庭。
坐想酒酣思猛士,歌风台下晚冥冥。

* 关于社稷的诗词 描写社稷的诗词 带有社稷的诗词 包含社稷的古诗词(1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