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取字的成语 (73个)

1

能近取譬

成语拼音:
[néng jìn qǔ pì]
成语解释: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

妙喻取譬

成语拼音:
[miào yù qǔ pì]
成语解释: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
成语出处: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3

灭虢取虞

成语拼音:
[miè guó qǔ yú]
成语解释: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成语拼音:
[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成语解释:
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开科取士

成语拼音:
[kāi kē qǔ shì]
成语解释: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6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成语拼音:
[jiàn zhī bù qǔ,sī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成语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7

咎由自取

成语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成语解释: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8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成语拼音: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成语解释:
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成语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9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成语解释: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0

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成语解释:
姑:暂且。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11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成语拼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成语解释: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2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成语拼音: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成语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13

矜世取宠

成语拼音:
[jīn shì qǔ chǒng]
成语解释:
矜:夸耀;宠:荣耀。炫耀才华,博取时誉
成语出处:
宋·曾巩《徐复传赞》:“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
14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成语拼音: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成语出处: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15

将取固予

成语拼音:
[jiāng qǔ gù yǔ]
成语解释:
见“将夺固与”。
成语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后集:“李纲辈勤王之师四集,且为将取固予之谋,才得许割三镇诏书,且班师退去。”
16

就地取材

成语拼音:
[jiù dì qǔ cái]
成语解释:
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成语出处:
《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17

金貂取酒

成语拼音:
[jīn diāo qǔ jiǔ]
成语解释:
见“金貂换酒”。
成语出处:
宋·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词:“银字吹笙,金貂取酒。”
18

火中取栗

成语拼音:
[huǒ zhōng qǔ lì]
成语解释:
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成语出处: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19

哗世取宠

成语拼音:
[huá shì qǔ chǒng]
成语解释:
犹言哗众取宠。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至于久而天下靡然,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士以哗世取宠,苟一时之得以自负。”
20

哗世取名

成语拼音:
[huá shì qǔ míng]
成语解释: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成语出处: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 取的成语,带取字的成语,包含取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