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口字的成语 (73个)

1

以为口实

成语拼音:
[yǐ wéi kǒu shí]
成语解释: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2

引为口实

成语拼音:
[yǐn wéi kǒu shí]
成语解释: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成语出处:
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3

贻人口实

成语拼音:
[yí rén kǒu shí]
成语解释:
贻:给;口实:话柄;即可让人利用的口实。指做事说话不小心;给人留下话柄。
成语出处:
清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安得有此巨款?如此事果成,必贻人口实。”
4

予人口实

成语拼音:
[yǔ rén kǒu shí]
成语解释:
予:给予;口实:话柄。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
成语出处:
5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成语拼音:
[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成语解释: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6

羊落虎口

成语拼音:
[yáng luò hǔ kǒu]
成语解释: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成语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7

一口一声

成语拼音:
[yī kǒu yī shēng]
成语解释:
犹口口声声。
成语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8

异口同声

成语拼音:
[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9

一口同声

成语拼音:
[yī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犹一口同音。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10

异口同韵

成语拼音:
[yì kǒu tóng yùn]
成语解释: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
成语出处:
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11

一口同音

成语拼音:
[yī kǒu tóng yīn]
成语解释:
犹言众口一词。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12

异口同音

成语拼音:
[yì kǒu tóng yīn]
成语解释: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13

哑口无声

成语拼音:
[yǎ kǒu wú shēng]
成语解释: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成语出处:
《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14

以口问心

成语拼音:
[yǐ kǒu wèn xīn]
成语解释: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15

有口无心

成语拼音:
[yǒu kǒu wú xīn]
成语解释:
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成语出处:
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16

有口无行

成语拼音:
[yǒu kǒu wú xíng]
成语解释:
有虚言而无德行。
成语出处:
《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17

哑口无言

成语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18

一口吸尽西江水

成语拼音: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成语解释: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9

一口咬定

成语拼音:
[yī kǒu yǎo dìng]
成语解释: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成语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20

易口以食

成语拼音:
[yì kǒu yǐ shí]
成语解释: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成语出处: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 口的成语,带口字的成语,包含口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