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口字的成语 (73个)
-
1
赞不绝口
- 成语拼音:
- [zàn bù jué kǒu]
- 成语解释:
- 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
2
交口称赞
- 成语拼音:
- [jiāo kǒu chēng zàn]
- 成语解释:
- 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 成语出处:
- 《元史 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
3
口若悬河
- 成语拼音:
- [kǒu ruò xuán hé]
- 成语解释:
-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4
张口结舌
- 成语拼音: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成语解释: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5
口是心非
- 成语拼音:
- [kǒu shì xīn fēi]
- 成语解释: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成语出处:
-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
6
目瞪口呆
- 成语拼音:
- [mù dèng kǒu dāi]
- 成语解释:
-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
7
心服口服
- 成语拼音:
- [xīn fú kǒu fú]
- 成语解释: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8
信口开河
- 成语拼音:
- [xìn kǒu kāi hé]
- 成语解释: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成语出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9
口蜜腹剑
- 成语拼音:
- [kǒu mì fù jiàn]
- 成语解释:
-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 成语出处: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10
脍炙人口
- 成语拼音:
- [kuài zhì rén kǒu]
- 成语解释:
-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 成语出处: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
11
口干舌燥
- 成语拼音:
- [kǒu gān shé zào]
- 成语解释:
-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
12
绝口不提
- 成语拼音:
- [jué kǒu bù tí]
- 成语解释:
-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
13
脱口而出
- 成语拼音:
- [tuō kǒu ér chū]
- 成语解释: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
14
风口浪尖
- 成语拼音:
- [fēng kǒu làng jiān]
- 成语解释:
-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 成语出处:
-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15
三缄其口
- 成语拼音:
- [sān jiān qí kǒu]
- 成语解释: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16
心口不一
- 成语拼音:
- [xīn kǒu bù yī]
- 成语解释:
-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 成语出处: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17
口口声声
- 成语拼音:
-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
- 成语出处:
- 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
18
羊入虎口
- 成语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成语解释:
-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 成语出处: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
19
金口玉言
- 成语拼音:
- [jīn kǒu yù yán]
- 成语解释:
-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
20
虎口拔牙
- 成语拼音:
- [hǔ kǒu bá yá]
- 成语解释:
-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 成语出处:
-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口的成语,带口字的成语,包含口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