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地字的成语 (73个)
-
1
号天扣地
- 成语拼音:
- [hào tiān kòu dì]
- 成语解释:
- 扣:同“叩”,敲击,撞击。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
- 成语出处:
- 《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
2
轰天烈地
- 成语拼音:
- [hōng tiān liè dì]
- 成语解释:
-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 成语出处:
- 清·讴歌变俗人《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炮药,等着导火线,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
-
3
轰天震地
- 成语拼音:
- [hōng tiān liè dì]
- 成语解释:
- 轰:带有巨大响声的爆炸崩裂。形容声威巨大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鸣,轰天震地。”
-
4
轰天裂地
- 成语拼音:
- [hōng tiān liè dì]
- 成语解释:
- 见“轰天烈地”。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
-
5
呼天唤地
- 成语拼音:
- [hū tiān huàn dì]
- 成语解释:
-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 成语出处: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
6
嚎天喊地
- 成语拼音:
- [háo tiān hǎn dì]
- 成语解释:
- 见“嚎天动地”。
- 成语出处:
-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
7
呼天号地
- 成语拼音:
- [hū tiān hào dì]
- 成语解释:
-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 成语出处:
-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
8
胡天胡地
- 成语拼音:
- [hú tiān hú dì]
- 成语解释:
- 见“胡天胡帝”。
- 成语出处:
- 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
9
吼天喊地
- 成语拼音:
- [hǒu tiān hǎn dì]
- 成语解释:
- 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 成语出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
10
昏天暗地
- 成语拼音:
- [hūn tiān àn dì]
- 成语解释:
- 见“昏天黑地”。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
11
嚎天动地
- 成语拼音:
- [háo tiān dòng dì]
- 成语解释:
-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
12
撼天动地
- 成语拼音:
- [hàn tiān dòng dì]
- 成语解释:
- 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
- 成语出处:
-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先生,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
-
13
海涵地负
- 成语拼音:
- [hǎi hán dì fù]
- 成语解释:
- 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 成语出处:
- 宋·陈亮《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清·王韬《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叙》:“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余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群贤,推倒一世。”
-
14
撼地摇天
- 成语拼音:
- [hàn dì yáo tiān]
- 成语解释:
-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
15
画地作狱
- 成语拼音:
- [huà dì zuò yù]
- 成语解释:
-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汉书 路温舒传》引作“画地为狱”。
-
16
划地为牢
- 成语拼音:
- [huá dì wéi láo]
- 成语解释:
-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以“划地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 成语出处: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划地为牢,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
-
17
画地为牢,议不入
- 成语拼音:
- [huà dì wéi láo,yì bù rù]
- 成语解释: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
18
画地为狱
- 成语拼音:
- [huà dì wéi yù]
- 成语解释:
-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 成语出处:
- 《汉书 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
19
画地为狱,势不入
- 成语拼音:
- [huà dì wéi yù,shì bù rù]
- 成语解释:
- 势:情势。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
20
画地刻木
- 成语拼音:
- [huà dì kè mù]
- 成语解释:
-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 成语出处:
- 《梁书 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
* 地的成语,带地字的成语,包含地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