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地字的成语 (73个)
-
1
赤地千里
- 成语拼音:
- [chì dì qiān lǐ]
- 成语解释:
-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 成语出处:
-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
2
寸地尺天
- 成语拼音:
- [cùn dì chǐ tiān]
- 成语解释:
- 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 成语出处:
- 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
-
3
怆地呼天
- 成语拼音:
- [chuàng dì hū tiān]
- 成语解释:
-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
4
触地号天
- 成语拼音:
- [chù dì hào tiān]
- 成语解释:
- 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 成语出处:
- 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既出,遂触地号天,几不可生。”
-
5
尺寸之地
- 成语拼音:
- [chǐ cùn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 成语出处: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
6
必争之地
- 成语拼音:
- [bì zhēng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成语出处:
- 《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
7
不知天高地厚
- 成语拼音:
-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 成语解释:
-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
8
必由之地
- 成语拼音:
- [bì yóu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
9
别有天地
- 成语拼音:
- [bié yǒu tiān dì]
- 成语解释:
-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 成语出处:
- 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10
别有天地非人间
- 成语拼音:
- [bié yǒu tiān dì fēi rén jiān]
- 成语解释:
- 别:另外;天地:风格或境界。另有一番新的境界,不是人间所有的
- 成语出处:
- 唐·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11
不习地土
- 成语拼音:
- [bù xí dì tǔ]
- 成语解释: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成语出处:
- 《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
12
补天柱地
- 成语拼音:
- [bǔ tiān zhù dì]
- 成语解释:
-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
13
布天盖地
- 成语拼音:
- [bù tiān gài dì]
- 成语解释:
- 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 成语出处: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胜仗是不小,俘虏布天盖地,搁火车拉呀。”
-
14
不食之地
- 成语拼音:
- [bù shí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
15
不欺地下
- 成语拼音:
- [bù qī dì xià]
- 成语解释:
-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成语出处:
-
16
不牧之地
- 成语拼音:
- [bù mù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 成语出处: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17
不留余地
- 成语拼音:
- [bù liú yú dì]
- 成语解释:
-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 成语出处: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18
拔了萝卜地皮宽
- 成语拼音:
-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 成语解释:
-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 成语出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
19
拔地摇山
- 成语拼音:
- [bá dì yáo shān]
- 成语解释:
-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成语出处:
- 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20
拔地倚天
- 成语拼音:
- [bá dì yǐ tiān]
- 成语解释:
-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成语出处:
- 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 地的成语,带地字的成语,包含地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