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屈字的成语 (73个)

1

辞穷理屈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成语解释: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2

尺蠖之屈

成语拼音:
[chǐ huò zhī qū]
成语解释: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弯曲。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3

才过屈宋

成语拼音:
[cái guò qū sòng]
成语解释: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成语出处: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4

百折不屈

成语拼音:
[bǎi zhé bù qū]
成语解释: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成语出处: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5

卑身屈体

成语拼音:
[bēi shēn qū tǐ]
成语解释:
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成语出处:
参见“卑身贱体”。
6

抱屈衔冤

成语拼音:
[bào qū xián yuān]
成语解释: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7

不挠不屈

成语拼音:
[bù náo bù qū]
成语解释: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成语出处: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8

卑躬屈节

成语拼音:
[bēi gōng qū jié]
成语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9

聱牙诘屈

成语拼音:
[áo yá jié qū]
成语解释: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成语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10

聱牙佶屈

成语拼音:
[áo yá jí qū]
成语解释: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 屈的成语,带屈字的成语,包含屈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