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异字的成语 (73个)
-
1
异口同音
- 成语拼音:
- [yì kǒu tóng yīn]
- 成语解释:
-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2
异口同辞
- 成语拼音:
- [yì kǒu tóng cí]
- 成语解释:
- 异:不同。大家说得都一样。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 成语出处:
-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细问其啧北事,皆异口同辞。”
-
3
异军突起
- 成语拼音:
- [yì jūn tū qǐ]
- 成语解释: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
4
异军特起
- 成语拼音:
- [yì jūn tè qǐ]
- 成语解释: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另一支军队引人注目的兴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事物突然兴起。亦作“苍头起异军”、“异军突起”。
- 成语出处:
-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
5
异乎寻常
- 成语拼音:
- [yì hū xún cháng]
- 成语解释:
- 异:不同;寻常:平常 。不同于平常。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耽误了点年纪,还没有甚么要紧,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出奇。”
-
6
异卉奇花
- 成语拼音:
- [yì huì qí huā]
- 成语解释:
- 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一折:“闲游洞府,赏异卉奇花;闷绕清溪,玩青松桧柏。”
-
7
异地相逢
- 成语拼音:
- [yì dì xiāng féng]
- 成语解释:
- 异地:他乡。在他乡相遇。
- 成语出处:
-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
8
异端邪说
- 成语拼音:
- [yì duān xié shuō]
- 成语解释:
- 邪说:有害的学说。异端:不符合正统的思想或理论。与正统的思想不相容的主观或学说。
- 成语出处:
- 宋 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异端邪说日交驰,圣哲攻之心费辞。”
-
9
异草奇花
- 成语拼音:
- [yì cǎo qí huā]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成语出处: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
10
异宝奇珍
- 成语拼音:
- [yì bǎo qí zhēn]
- 成语解释: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成语出处: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
11
炫异争奇
- 成语拼音:
- [xuàn yì zhēng qí]
- 成语解释:
- 谓夸奇斗异。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环聚于四马路一带,髙张艳帜,炫异争奇。”
-
12
薰莸异器
- 成语拼音:
- [xún yóu yì qì]
- 成语解释:
- 薰莸:香草和臭草。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个器皿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成语出处: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凡作史者,美恶必宜别卷,所以类族辨物,使薰莸异器,阅者一览可知。”
-
13
小异大同
- 成语拼音:
- [xiǎo yì dà tóng]
- 成语解释:
-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
14
析微察异
- 成语拼音:
- [xī wēi chá yì]
- 成语解释:
- 指仔细观察、辨别。
- 成语出处:
- 明何景明《结肠赋》:“有木连理,草交茎兮;烈魂洁魄,孚女贞兮;析微察异,实此之类兮;附物着灵,见胸臆兮。”
-
15
邪说异端
- 成语拼音:
- [xié shuō yì duān]
- 成语解释:
- 邪说:有害的学说;异端:不正统。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或指荒诞不经的道理
- 成语出处: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鹏儿开口,即为高蹈之路。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母亲怎反奖起他来。”
-
16
消除异己
- 成语拼音:
- [xiāo chú yì jǐ]
- 成语解释:
- 排挤、消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
17
违世异俗
- 成语拼音:
- [wéi shì yì sú]
- 成语解释:
- 同“违时绝俗”。
- 成语出处:
- 《宣和书谱·宣召纪》:“米芾性好洁,世号‘水淫’,违世异俗,每与物迕,人又名米颠。”
-
18
头足异处
- 成语拼音:
- [tóu zú yì chǔ]
- 成语解释:
- 谓被斩。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泯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
19
头足异所
- 成语拼音:
- [tóu zú yì suǒ]
- 成语解释:
- 见“头足异处”。
- 成语出处:
-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
20
同源异流
- 成语拼音:
- [tóng yuán yì liú]
- 成语解释: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成语出处: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异的成语,带异字的成语,包含异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