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异字的成语 (73个)
-
1
见异思迁
- 成语拼音:
- [jiàn yì sī qiān]
- 成语解释:
-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成语出处:
-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2
异想天开
- 成语拼音: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成语解释:
- 异:奇异、奇特;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
3
日新月异
- 成语拼音:
- [rì xīn yuè yì]
- 成语解释:
- 新:更新;异:不同。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 成语出处:
- 宋 林景熙《霁山集》:“金碧嵯峨,日新月异,则亦不独师能之也。”
-
4
因人而异
- 成语拼音:
- [yīn rén ér yì]
- 成语解释:
-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成语出处:
- 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
5
奇珍异宝
- 成语拼音:
- [qí zhēn yì bǎo]
- 成语解释:
- 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
-
6
标新立异
- 成语拼音:
- [biāo xīn lì yì]
- 成语解释:
-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
7
奇花异草
- 成语拼音:
- [qí huā yì cǎo]
- 成语解释: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
8
求同存异
- 成语拼音:
- [qiú tóng cún yì]
- 成语解释:
- 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
- 成语出处:
- 《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
9
珍肴异馔
- 成语拼音:
- [zhēn yáo yì zhuàn]
- 成语解释:
- 肴:做熟的鱼肉荤菜;馔:饭食。珍贵而奇异的食物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
10
逐新趋异
- 成语拼音:
- [zhú xīn qū yì]
- 成语解释:
- 逐:追逐。指追求新奇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趋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
11
乍同乍异
- 成语拼音:
- [zhà tóng zhà yì]
- 成语解释:
- 乍:忽然;同:一样;异:不同。一会同意,一会不同意,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
- 成语出处:
- 《鬼谷子·飞坩》:“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
12
珍禽异兽
- 成语拼音:
- [zhēn qín yì shòu]
- 成语解释:
- 珍:珍贵的;禽:鸟的总称。指贵重奇异的动物。
- 成语出处:
- 《尚书 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异常,不异于国。”
-
13
甄奇录异
- 成语拼音:
- [zhēn qí lù yì]
- 成语解释:
- 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
14
争奇斗异
- 成语拼音:
- [zhēng qí dòu yì]
- 成语解释:
- 竞相争斗,标新立异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吟坛才子争奇斗异,各献所长。”
-
15
诛锄异己
- 成语拼音:
- [zhū chú yì jǐ]
- 成语解释:
- 指清除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诛:杀害;锄:铲除。
- 成语出处:
- 《梁书 止足 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16
自厝同异
- 成语拼音:
- [zì cuò tóng yì]
- 成语解释:
- 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 成语出处:
- 《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
17
竹柏异心
- 成语拼音:
- [zhú bǎi yì xīn]
- 成语解释:
-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 成语出处:
- 《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
18
枝别条异
- 成语拼音:
- [zhī bié tiáo y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头绪纷乱。
- 成语出处:
- 汉张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以典籍为本,而史书枝别异,不同一贯。”
-
19
异政殊俗
- 成语拼音:
- [yì zhèng shū sú]
- 成语解释:
- 异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风俗。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
- 成语出处:
- 《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
20
异域殊方
- 成语拼音:
- [yì yù shū fāng]
- 成语解释:
- 极远的异域他乡
- 成语出处:
- 明·王守仁《痊旅文》:“连峰际天合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无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 异的成语,带异字的成语,包含异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