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异字的成语 (73个)
-
1
殊方异域
- 成语拼音:
- [shū fāng yì yù]
- 成语解释:
- 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 成语出处: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傗国》:“风教遐被,德泽远治,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
2
日异月殊
- 成语拼音:
- [rì yì yuè shū]
- 成语解释:
-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 成语出处:
- 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
-
3
日异月新
- 成语拼音:
- [rì yì yuè xīn]
- 成语解释:
- 见“日新月异”。
- 成语出处:
-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巾履》:“近年以来,殊诡制,日异月新。”
-
4
日异月更
- 成语拼音:
- [rì yì yuè gèng]
- 成语解释:
-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 成语出处: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
5
奇珍异玩
- 成语拼音:
- [qí zhēn yì wán]
- 成语解释:
- 奇异罕见的珍宝。
- 成语出处:
- 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七回:“边远地方,无不来进贡奇珍异玩,名马美姬,尽将来进献。”
-
6
奇装异服
- 成语拼音:
- [qí zhuāng yì fú]
- 成语解释:
- 式样奇怪而异于时尚的服饰。
- 成语出处:
- 战国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7
奇形异状
- 成语拼音:
- [qí xíng yì zhuàng]
- 成语解释:
-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 成语出处:
- 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
8
求新立异
- 成语拼音:
- [qiú xīn lì yì]
- 成语解释:
- 立:竖立。追求新奇,以显示与众不同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众美人亦因炀帝留心裙带,便个个求新立异蛊惑他,博片刻之欢。”
-
9
弃同即异
- 成语拼音:
- [qì tóng jí yì]
- 成语解释:
-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
10
趋舍异路
- 成语拼音:
- [qū shě yì lù]
- 成语解释:
- 趋舍:同“趣舍”,趋向和舍弃。选择和遵循的道路不同
- 成语出处: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仆与李陵趋舍异路,素非相善也。”
-
11
奇山异水
- 成语拼音:
- [qí shān yì shuǐ]
- 成语解释:
- 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山野掇拾》:“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
-
12
奇情异致
- 成语拼音:
- [qí qíng yì zhì]
- 成语解释:
- 致:情趣。奇特的感情,与众不同的情趣。形容奇特怪异的情致和风度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若是薛蝌在家,他便抹粉施脂,描眉画鬓,奇情异致的打扮收拾起来。”
-
13
奇葩异卉
- 成语拼音:
- [qí pā yì hùi]
- 成语解释:
- 珍奇难得的花草。
- 成语出处:
- 《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
14
奇花异卉
- 成语拼音:
- [qí huā yì huì]
- 成语解释:
- 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 成语出处: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
15
奇光异彩
- 成语拼音:
- [qí guāng yì cǎi]
- 成语解释:
-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 成语出处:
-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向里一望,只见是个窈窕洞房,满室奇光异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绣,但觉眼光缭乱而已。”
-
16
奇风异俗
- 成语拼音:
- [qí fēng yì sú]
- 成语解释:
- 奇特的习惯和风俗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
17
求大同,存小异
- 成语拼音:
-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
- 成语解释:
-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 成语出处:
-
18
奇才异能
- 成语拼音:
- [qí cái yì néng]
- 成语解释: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成语出处: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
-
19
排斥异己
- 成语拼音:
- [pái chì yì jǐ]
- 成语解释:
-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 成语出处:
- 《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
20
排除异己
- 成语拼音:
- [pái chú yì jǐ]
- 成语解释:
-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成语出处: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 异的成语,带异字的成语,包含异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