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末字的成语 (73个)
-
1
头上末下
- 成语拼音:
- [tóu shàng mò xià]
- 成语解释:
- 第一次,初次。
- 成语出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
2
叨陪末座
- 成语拼音:
- [tāo péi mò zuò]
- 成语解释:
-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 成语出处:
- 《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
3
忝陪末座
- 成语拼音:
- [tiǎn péi mò zuò]
- 成语解释:
- 忝:辱,愧。惭愧地坐在末座作陪
- 成语出处:
-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胡愈之诸先生,我也忝陪末座。”
-
4
天末凉风
- 成语拼音:
- [tiān mò liáng fēng]
- 成语解释:
-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成语出处:
-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5
桑榆末景
- 成语拼音:
- [sāng yú mò jǐng]
- 成语解释:
- 同“桑榆暮景”。
- 成语出处:
- 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
6
始末原由
- 成语拼音:
- [shǐ mò yuán yóu]
- 成语解释:
-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
-
7
始末缘由
- 成语拼音:
- [shǐ mò yuán yóu]
- 成语解释:
-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 成语出处: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你将始末缘由,细细说来,不可欺隐。”
-
8
损本逐末
- 成语拼音:
- [sǔn běn zhú mò]
- 成语解释:
-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成语出处:
- 《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9
舍本问末
- 成语拼音:
- [shě běn wèn mò]
- 成语解释:
- 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
10
舍本求末
- 成语拼音:
- [shě běn qiú mò]
- 成语解释:
-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成语出处:
- 《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
11
舍本事末
- 成语拼音:
- [shě běn shì mò]
- 成语解释:
- 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12
舍本从末
- 成语拼音:
- [shě běn cóng mò]
- 成语解释:
- 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
13
弱本强末
- 成语拼音:
- [ruò běn qiáng mò]
- 成语解释:
-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 成语出处:
- 太平天国 洪仁玕《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倚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
-
14
强弩末矢
- 成语拼音:
- [qiáng nǔ mò shǐ]
- 成语解释:
- 同“强弩之末”。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于鲁缟;冲风余力,讵能动于鸿毛。”
-
15
弃末反本
- 成语拼音:
- [qì mò fǎn běn]
- 成语解释:
- 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东都赋》:“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
16
去末归本
- 成语拼音:
- [qù mò guī běn]
- 成语解释:
-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
17
弃末返本
- 成语拼音:
- [qì mò fǎn běn]
- 成语解释:
- 见“弃末反本”。
- 成语出处:
- 《晋书·食货志》:“使四海之内,弃末而返本,竞农务功。”
-
18
秋毫之末
- 成语拼音:
- [qiū háo zhī mò]
- 成语解释:
-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19
秋豪之末
- 成语拼音:
- [qiū háo zhī mò]
- 成语解释:
-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 成语出处:
- 《庄子 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
20
诠才末学
- 成语拼音:
- [quán cái mò xué]
- 成语解释:
-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成语出处:
-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 末的成语,带末字的成语,包含末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