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桑字的成语 (73个)

1

濮上桑间

成语拼音:
[pú shàng sāng jiān]
成语解释: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2

蓬户桑枢

成语拼音:
[péng hù sāng shū]
成语解释:
蓬户:蓬草做的门。用蓬草编门,用桑树作门。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成语出处: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
3

暮景桑榆

成语拼音:
[mù jǐng sāng yú]
成语解释: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4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成语拼音: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
成语解释:
比喻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5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拼音:
[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成语解释:
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6

陵谷沧桑

成语拼音:
[líng gǔ cāng sāng]
成语解释:
陵:山陵;谷:山谷。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巨变迁
成语出处:
清 赵翼《瓯北诗话 吴梅村诗一》:“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
7

鸡犬桑麻

成语拼音:
[jī quǎn sāng má]
成语解释: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8

敬恭桑梓

成语拼音:
[jìng gōng sāng zǐ]
成语解释: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9

海水桑田

成语拼音:
[hǎi shuǐ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成语出处: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10

海桑陵谷

成语拼音:
[hǎi sāng líng gǔ]
成语解释: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成语出处:
清·朱彜尊《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11

恭敬桑梓

成语拼音:
[gōng jìng sāng zǐ]
成语解释: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12

遁迹桑门

成语拼音:
[dùn jì sāng mén]
成语解释: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成语出处:
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13

沧桑之变

成语拼音:
[cāng sāng zhī biàn]
成语解释:
沧海变桑田的变化。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成语出处:
《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沧桑之变,隐居不仕,著述自娱。”
14

绸缪桑土

成语拼音:
[chóu móu sāng dù]
成语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土:同“杜”,树根。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15

渤澥桑田

成语拼音:
[bó xiè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
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16

饱经沧桑

成语拼音:
[bǎo jīng cāng sāng]
成语解释:
饱:充分地;经: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成语出处:
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 桑的成语,带桑字的成语,包含桑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