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桑的成语 (22个)

1

沧海桑田

成语拼音:
[cāng hǎi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成语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2

郑卫桑间

成语拼音:
[zhèng wèi sāng jiān]
成语解释:
郑卫:春秋时郑、卫二国;桑间:在濮水之上。指淫秽的亡国之音
成语出处: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3

瓮牖桑枢

成语拼音:
[wèng yǒu sāng shū]
成语解释:
见“瓮牖绳枢”。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可使望兰堂画阁,划地着我瓮牖桑枢。”
4

田月桑时

成语拼音:
[tián yuè sāng shí]
成语解释:
泛指农忙季节。
成语出处:
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5

收之桑榆

成语拼音:
[shōu zhī sāng yú]
成语解释: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

日薄桑榆

成语拼音:
[rì báo sāng yú]
成语解释: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成语出处: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7

盘石桑苞

成语拼音:
[pán shí sāng bāo]
成语解释:
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安稳牢固。
成语出处:
《易 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
8

濮上桑间

成语拼音:
[pú shàng sāng jiān]
成语解释: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9

蓬户桑枢

成语拼音:
[péng hù sāng shū]
成语解释:
蓬户:蓬草做的门。用蓬草编门,用桑树作门。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成语出处: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布衣韦带之士。”
10

暮景桑榆

成语拼音:
[mù jǐng sāng yú]
成语解释: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一派黄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时光。桑榆,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南朝 梁 萧统《文选 刘铄〈拟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时。”
11

鸡犬桑麻

成语拼音:
[jī quǎn sāng má]
成语解释: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12

敬恭桑梓

成语拼音:
[jìng gōng sāng zǐ]
成语解释: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13

海水桑田

成语拼音:
[hǎi shuǐ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成语出处: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14

恭敬桑梓

成语拼音:
[gōng jìng sāng zǐ]
成语解释: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15

遁迹桑门

成语拼音:
[dùn jì sāng mén]
成语解释: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成语出处:
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16

绸缪桑土

成语拼音:
[chóu móu sāng dù]
成语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土:同“杜”,树根。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17

渤澥桑田

成语拼音:
[bó xiè sāng tián]
成语解释:
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 第三个字是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