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纳字的成语 (73个)

1

芥纳须弥

成语拼音:
[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2

计劳纳封

成语拼音:
[jì láo nà fēng]
成语解释:
计:计算;劳:功劳;纳:接受;封:封赏。指按功劳大小接受封赏
成语出处:
《晋书·庾亮传》:“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3

含垢纳污

成语拼音:
[hán gòu nà wū]
成语解释: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4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成语拼音: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成语解释: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5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拼音: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成语解释: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

格格不纳

成语拼音:
[gé gé bù nà]
成语解释:
谓难以接受。
成语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7

出纳之吝

成语拼音:
[chū nà zhī lìn]
成语解释:
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成语出处:
《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8

藏垢纳污

成语拼音:
[cáng gòu nà wū]
成语解释:
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9

称臣纳贡

成语拼音:
[chēng chén nà gòng]
成语解释:
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凡汉东小国,无不称臣纳贡。”
10

闭门不纳

成语拼音:
[bì mén bù nà]
成语解释:
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成语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欲入城则闭门不纳,将入山则又与贼遇。
11

半筹不纳

成语拼音:
[bàn chóu bù nà]
成语解释: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12

按纳不住

成语拼音:
[àn nà bù zhù]
成语解释: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 纳的成语,带纳字的成语,包含纳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