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登字的成语 (73个)

1

粉墨登场

成语拼音:
[fěn mò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成语出处: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2

五谷丰登

成语拼音:
[wǔ gǔ fēng dēng]
成语解释: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成语出处: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3

五子登科

成语拼音:
[wǔ zǐ dēng kē]
成语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成语出处: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4

登峰造极

成语拼音:
[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语解释:
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5

捷足先登

成语拼音:
[jié zú xiān dēng]
成语解释:
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6

登高望远

成语拼音:
[dēng gāo wàng yuǎn]
成语解释: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7

造极登峰

成语拼音:
[zào jí dēng fēng]
成语解释:
登峰造极。喻达到极点。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极登峰的,也会变生不测;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8

着屐登山

成语拼音:
[zhuó jī dēng shān]
成语解释:
屐:木头鞋。穿着木头鞋登山。形容历尽艰辛
成语出处: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9

羽化登仙

成语拼音:
[yǔ huà dēng xiān]
成语解释:
羽化:成仙。指修行的人成道时骑鹤升天而去。指去世
成语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0

一谷不登

成语拼音:
[yī gǔ bù dēng]
成语解释:
见“一谷不升”。
成语出处: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11

一登龙门

成语拼音:
[yī dēng lóng mén]
成语解释:
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12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成语拼音: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
成语解释: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成语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13

一步登天

成语拼音:
[yī bù dēng tiān]
成语解释: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14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成语拼音:
[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成语解释:
自;从;迩:近;卑:低下。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5

咸五登三

成语拼音:
[xián wǔ dēng sān]
成语解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成语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16

学如登山

成语拼音:
[xuá rú dēng shān]
成语解释: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徐干《中论 上 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17

无事不登三宝殿

成语拼音: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成语解释:
比喻没事不上门。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18

涉水登山

成语拼音:
[shè shuǐ dēng shān]
成语解释:
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19

涉海登山

成语拼音:
[shè hǎi dēng shān]
成语解释: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成语出处:
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20

岁比不登

成语拼音:
[suì bǐ bù dēng]
成语解释: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成语出处:
《汉书 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 登的成语,带登字的成语,包含登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