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马字的成语 (73个)
-
1
走马观花
- 成语拼音:
- [zǒu mǎ guān huā]
- 成语解释: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成语出处: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2
指鹿为马
- 成语拼音:
- [zhǐ lù wéi mǎ]
- 成语解释: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
3
车水马龙
- 成语拼音:
- [chē shuǐ mǎ lóng]
- 成语解释:
-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4
兵荒马乱
- 成语拼音: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成语解释: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成语出处: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5
马后炮
- 成语拼音:
- [mǎ hòu pào]
- 成语解释:
-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
6
一马平川
- 成语拼音:
- [yī mǎ píng chuān]
- 成语解释:
-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7
一马当先
- 成语拼音:
- [yī mǎ dāng xiān]
- 成语解释:
-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8
金戈铁马
- 成语拼音:
- [jīn gē tiě mǎ]
- 成语解释: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成语出处: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9
青梅竹马
- 成语拼音:
- [qīng méi zhú mǎ]
- 成语解释: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成语出处: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10
千军万马
- 成语拼音:
- [qiān jūn wàn mǎ]
- 成语解释:
-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 成语出处:
-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11
马革裹尸
- 成语拼音:
- [mǎ gé guǒ shī]
- 成语解释:
-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12
塞翁失马
- 成语拼音:
- [sài wēng shī mǎ]
- 成语解释:
-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13
下马威
- 成语拼音:
- [xià mǎ wēi]
- 成语解释:
-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 成语出处: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
14
马到成功
- 成语拼音:
- [mǎ dào chéng gōng]
- 成语解释:
-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成语出处:
- 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15
天马行空
- 成语拼音: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成语解释:
-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 成语出处:
- 明 刘子钟《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
16
老马识途
- 成语拼音:
- [lǎo mǎ shí tú]
- 成语解释: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成语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17
蛛丝马迹
- 成语拼音:
- [zhū sī mǎ jì]
- 成语解释:
-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 成语出处:
-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
18
风马牛不相及
- 成语拼音: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成语解释:
-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19
司马青衫
- 成语拼音:
- [sī mǎ qīng shān]
- 成语解释:
-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成语出处:
-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2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成语拼音:
-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 成语解释: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成语出处:
- 《病玉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话也罢,到了日后,才觉得俺不是说笑话哩。”
* 马的成语,带马字的成语,包含马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