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开头的成语 (58个)

1

目动言肆

成语拼音:
[mù dòng yán sì]
成语解释: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2

目呆口咂

成语拼音:
[mù dāi kǒu zā]
成语解释: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3

目大不睹

成语拼音:
[mù dà bù dǔ]
成语解释:
睹:看。眼睛很大却看不见东西。形容徒具形式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4

目定口呆

成语拼音:
[mù dìng kǒu dāi]
成语解释:
同“目瞪口呆”。
成语出处:
《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5

目怔口呆

成语拼音:
[mù zhēng kǒu dāi]
成语解释:
同“目瞪口呆”。
成语出处:
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6

目成心许

成语拼音:
[mù chéng xīn xǔ]
成语解释: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成语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缘合》:“罗敷知他有夫,不着紧目成心许,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7

目所未睹

成语拼音:
[mù suǒ wèi dǔ]
成语解释:
睹:看。从来没有看见过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杨戬二怪》:“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妻遽出视之,韶颜丽态,目所未睹。”
8

目披手抄

成语拼音:
[mù pī shǒu chāo]
成语解释:
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
成语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9

目指气使

成语拼音:
[mù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10

目挑心悦

成语拼音:
[mù tiāo xīn yuè]
成语解释:
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成语出处:
明·汪道昆《高唐梦》:“说甚么目挑心悦;便教他毛嫱、西子,总非同列。”
11

目挑心招

成语拼音:
[mù tiǎo xīn zhāo]
成语解释:
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12

目挑眉语

成语拼音:
[mù tiāo méi yǔ]
成语解释:
以眉目挑逗传情。
成语出处:
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彼此目挑眉语,心许已久,苦不得间。”
13

目擩耳染

成语拼音:
[mù rù ěr rǎn]
成语解释: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成语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14

目断飞鸿

成语拼音:
[mù duàn fēi hóng]
成语解释:
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此情未语泪先溶,自今别去,目断飞鸿。”
15

目断魂消

成语拼音:
[mù duàn hún xiāo]
成语解释: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16

目断魂销

成语拼音:
[mù duàn hún xiāo]
成语解释: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成语出处: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17

目断鳞鸿

成语拼音:
[mù duàn lín hóng]
成语解释: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成语出处: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18

目无三尺

成语拼音:
[mù wú sān chǐ]
成语解释: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成语出处:
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19

目无下尘

成语拼音:
[mù wú xià chén]
成语解释: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20

目无余子

成语拼音:
[mù wú yú zǐ]
成语解释: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 第一个字是目的成语,目字开头的成语,目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