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
1
改邪归正
- 成语拼音: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成语解释:
-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 成语出处: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2
堂堂正正
- 成语拼音: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成语解释:
-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
3
矫枉过正
- 成语拼音: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成语解释:
-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
4
心正笔正
- 成语拼音:
- [xīn zhèng bǐ zhèng]
- 成语解释:
- 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5
降邪从正
- 成语拼音:
- [xiáng xié cóng zhèng]
- 成语解释:
- 降:降服;从:归从。降伏妖邪,使之改邪归正
- 成语出处: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
6
心术不正
- 成语拼音:
- [xīn shù bù zhèng]
- 成语解释:
-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
7
贤良方正
- 成语拼音:
-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 成语解释:
-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成语出处:
-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8
邪不压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yā zhèng]
- 成语解释:
- 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曹禺《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就是邪不压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
-
9
邪不胜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shèng zhèng]
- 成语解释:
- 犹言邪不犯正。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4回:“自古道‘邪不胜正’。吾仗天威讨诛反贼,有何惧哉!”
-
10
邪不伐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fá zhèng]
- 成语解释:
- 见“邪不犯正”。
- 成语出处:
-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
11
邪不犯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fàn zhèng]
- 成语解释:
- 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 成语出处:
- 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
12
邪不干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gān zhèng]
- 成语解释:
-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 王谠《唐语林 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
13
邪不敌正
- 成语拼音:
- [xié bù dí zhèng]
- 成语解释:
- 犹言邪不犯正。
- 成语出处: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
14
舍邪归正
- 成语拼音:
- [shě xié guī zhèng]
- 成语解释:
-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 成语出处: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五祖》:“友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15
神清气正
- 成语拼音:
- [shén qīng qì zhèng]
- 成语解释:
- 正:纯正。心神清越,气质纯正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则愿的朱颜不更,神清气正,万年欢乐永长生。”
-
16
上梁不正
- 成语拼音: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 成语解释:
- 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17
弃邪从正
- 成语拼音:
- [qì xié cóng zhèng]
- 成语解释:
- 谓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成语出处:
-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
18
弃邪归正
- 成语拼音:
- [qì xié guī zhèng]
- 成语解释:
- 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成语出处:
- 清 钮琇《觚剩 舒氏义烈》:“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
19
去邪归正
- 成语拼音:
- [qù xié guī zhèng]
- 成语解释:
- 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
20
强词夺正
- 成语拼音:
- [qiáng cí duó zhèng]
- 成语解释:
- 同“强词夺理”。
- 成语出处: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 最后一个字是正的成语,正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