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1

心腹之病

成语拼音:
[xīn fù zhī bìng]
成语解释:
同“心腹之疾”。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2

身心交病

成语拼音:
[shēn xīn jiāo bìng]
成语解释: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
成语出处:
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3

霜露之病

成语拼音:
[shuāng lù zhī bìng]
成语解释: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成语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4

四百四病

成语拼音:
[sì bǎi sì bìng]
成语解释:
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成语出处:
《三国志平话》上卷:“学究用手揭起匣盖,只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5

弱如扶病

成语拼音:
[ruò rú fú bìng]
成语解释:
扶病:支持病体。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6

切中时病

成语拼音:
[qiè zhòng shí bìng]
成语解释: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成语出处:
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7

冷热病

成语拼音:
[lěng rè bìng]
成语解释:
疟疾。比喻情绪高低不定
成语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
8

苦药利病

成语拼音:
[kǔ yào lì bìng]
成语解释: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成语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9

掎摭利病

成语拼音:
[jǐ zhí lì bìng]
成语解释:
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10

疥癣之病

成语拼音:
[jiè xuǎn zhī bìng]
成语解释:
疥癣:一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成语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11

积劳成病

成语拼音:
[jī láo chéng bìng]
成语解释: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成语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12

花魔酒病

成语拼音:
[huā mó jiǔ bìng]
成语解释:
指沉湎于酒色
成语出处:
元·曾瑞《哨遍·思乡》:“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
13

工愁善病

成语拼音:
[gōng chóu shàn bìng]
成语解释:
指很容易发愁得病
成语出处:
柳亚子《序》:“君工愁善病,顾健饮啖。”
14

负薪之病

成语拼音:
[fù xīn zhī bìng]
成语解释: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15

多愁善病

成语拼音:
[duō chóu shàn bìng]
成语解释:
见“多愁多病”。
成语出处: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这样一个人,又与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
16

多愁多病

成语拼音:
[duō chóu duō bìng]
成语解释:
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
成语出处:
宋 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 最后一个字是病的成语,病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