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字结尾的成语 (11个)

1

忍俊不禁

成语拼音:
[rěn jùn bù jīn]
成语解释: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成语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2

情不自禁

成语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成语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3

摇手触禁

成语拼音:
[yáo shǒu chù jìn]
成语解释:
摇:动;触:触犯。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繇役烦剧。”
4

悬为厉禁

成语拼音:
[xuán wéi lì jìn]
成语解释:
悬:公开揭示;厉禁:严厉禁止。公开严厉地加以禁止
成语出处:
清·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本朝自康熙以来,因为明朝的东林党及几社、复社都是士大夫的不安分,所以悬为厉禁。”
5

形劫势禁

成语拼音:
[xíng jié shì jìn]
成语解释:
见“形格势禁”。
成语出处:
严复《原强》:“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而共保持之也。”
6

形格势禁

成语拼音:
[xíng gé shì jìn]
成语解释:
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7

喜不自禁

成语拼音:
[xǐ bù zì jīn]
成语解释:
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
成语出处:
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8

入竟问禁

成语拼音:
[rù jìng wèn jìn]
成语解释: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9

入国问禁

成语拼音:
[rù guó wèn jìn]
成语解释: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成语出处:
10

金吾不禁

成语拼音:
[jīn wú bù jìn]
成语解释:
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成语出处:
唐 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 最后一个字是禁的成语,禁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