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笔的成语 (6个)
-
1
润笔之绢
- 成语拼音:
- [rùn bǐ zhī juàn]
- 成语解释:
- 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
- 成语出处: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回:“荷生自旧腊入都,迄今已九阅月,润笔之绢,谀墓之金,到手随尽。”
-
2
润笔之资
- 成语拼音:
- [rùn bǐ zhī zī]
- 成语解释:
- 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
- 成语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
3
罄笔难书
- 成语拼音:
- [qìng bǐ nán shū]
- 成语解释:
- 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
-
4
弃笔从戎
- 成语拼音:
- [qì bǐ cóng róng]
- 成语解释:
- 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 成语出处:
- 唐·张鷟《游仙窟》:“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返。”
-
5
荆笔杨板
- 成语拼音:
- [jīng bǐ yáng bǎn]
- 成语解释:
- 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 成语出处:
- 《晋书·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
-
6
呵笔寻诗
- 成语拼音:
- [hē bǐ xún shī]
- 成语解释:
- 呵笔:吹热气解冻笔;寻诗:寻觅诗句。形容冬日苦吟
- 成语出处:
- 唐·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
7
鸿笔丽藻
- 成语拼音:
- [hóng bǐ lì zǎo]
- 成语解释:
-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 成语出处:
- 唐·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
-
8
浮笔浪墨
- 成语拼音:
- [fú bǐ làng mò]
- 成语解释:
- 谓多余累赘的文字。
- 成语出处:
- 清·恽敬《答来卿》:“禹之功德从何处赞扬?故止此数言唱叹之。知此,虽著述汗牛充栋,岂有浮笔浪墨耶?”
-
9
大笔一挥
- 成语拼音:
- [dà bǐ yī huī]
- 成语解释:
- 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 成语出处: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3回:“老贼看了,连说:‘妥当结实,就劳贤契大笔一挥。”
-
10
刀笔之吏
- 成语拼音:
- [dāo bǐ zhī lì]
- 成语解释: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
11
大笔如椽
- 成语拼音:
- [dà bǐ rú chuán]
- 成语解释:
-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成语出处:
-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12
刀笔吏
- 成语拼音:
- [dāo bǐ lì]
- 成语解释: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
13
刀笔老手
- 成语拼音:
- [dāo bǐ lǎo shǒu]
- 成语解释: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成语出处:
-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
14
彩笔生花
- 成语拼音:
- [cǎi bǐ shēng huā]
- 成语解释:
-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成语出处:
- 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
15
笔笔直直
- 成语拼音:
- [bǐ bǐ zhí zhí]
- 成语解释:
- 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巴黎》:“夹道两行树,笔直笔直地向凯旋门奔凑上去。”
* 第二个字是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