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出的成语 (6个)
-
1
别出心裁
- 成语拼音:
- [bié chū xīn cái]
- 成语解释:
- 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构思、筹划。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也作“别出新裁”、“自出心裁”。
- 成语出处:
- 明 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
2
喜出望外
- 成语拼音:
- [xǐ chū wàng wài]
- 成语解释:
-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3
层出不穷
- 成语拼音:
- [céng chū bù qióng]
- 成语解释:
- 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 成语出处: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
4
初出茅庐
- 成语拼音:
- [chū chū máo lú]
- 成语解释: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
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成语拼音: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 成语解释:
- 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
6
独出心裁
- 成语拼音:
- [dú chū xīn cái]
- 成语解释:
- 心裁:心中的构思、设计。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独特新颖。现在泛指独自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
- 成语出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
7
神出鬼没
- 成语拼音:
- [shén chū guǐ mò]
- 成语解释:
- 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8
青出于蓝
- 成语拼音:
- [qīng chū yú lán]
- 成语解释:
-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成语出处: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9
令出如山
- 成语拼音:
- [lìng chū rú shān]
- 成语解释:
- 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
10
自出一家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yī jiā]
- 成语解释:
-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 成语出处:
- 《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
11
自出新裁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xīn cái]
- 成语解释:
- 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同“自出心裁”。
- 成语出处:
- 叶圣陶《四三集 一桶水》:“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新裁,给一切东西找个新的适当的位置。”
-
12
自出心裁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xīn cái]
- 成语解释:
-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
13
朝出夕改
- 成语拼音:
- [zhāo chū xī gǎi]
- 成语解释:
- 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 成语出处:
- 《周书·权景宣传》:“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骄傲恣纵,多自矜伐,兼纳贿货,指麾节度,朝出夕改。”
-
14
自出新意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xīn yì]
- 成语解释:
- 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 成语出处:
- 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孟东野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卢仝则又自出新意,而涉于怪诡。”
-
15
自出胸臆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xiōng yì]
- 成语解释:
- 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 成语出处:
- 清·汪琬《吴道贤诗小序》:“郭恕先、米元章之流,往往于绳墨之外,自出胸臆。”
-
16
早出晚归
- 成语拼音:
- [zǎo chū wǎn guī]
- 成语解释:
-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
17
早出暮归
- 成语拼音:
- [zǎo chū mù guī]
- 成语解释:
- 见“早出晚归”。
- 成语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
18
锥出囊中
- 成语拼音:
- [zhuī chū náng zhōng]
- 成语解释:
-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终能显露头角
- 成语出处:
- 明·徐祯卿《谈艺录》:“气本尚壮,亦忌锐逸。思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
-
19
自出机杼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jī zhù]
- 成语解释:
- 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
- 成语出处:
- 北齐 魏收《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
20
自出机轴
- 成语拼音:
- [zì chū jī zhóu]
- 成语解释:
- 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同“自出机杼”。
- 成语出处:
-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
* 第二个字是出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