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持的成语 (6个)

1

坚持不懈

成语拼音:
[jiān chí bù xiè]
成语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成语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2

矜持不苟

成语拼音:
[jīn chí bù gǒu]
成语解释: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成语出处: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3

相持不下

成语拼音:
[xiāng chí bù xià]
成语解释: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4

如持左券

成语拼音:
[rú chí zuǒ quàn]
成语解释: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片,双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债权人收藏,作为凭据。
成语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
5

坚持不渝

成语拼音:
[jiān chí bù yú]
成语解释: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
6

各持己见

成语拼音:
[gè chí jǐ jiàn]
成语解释:
持:坚持;保持;见:意见、见解。各人都持自己的见解。
成语出处: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堪舆》:“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7

倒持太阿

成语拼音:
[dǎo chí tai ā]
成语解释:
见“倒持泰阿”。
成语出处: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8

倒持泰阿

成语拼音:
[dào chí tài ē]
成语解释: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9

倒持手板

成语拼音:
[dǎo chí shǒu bǎn]
成语解释:
见“倒执手版”。
成语出处: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10

倒持干戈

成语拼音:
[dǎo chí gàn gē]
成语解释: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成语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11

倒持戈矛

成语拼音:
[dǎo chí gē máo]
成语解释: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成语出处:
《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12

把持包办

成语拼音:
[bǎ chí bāo bàn]
成语解释:
揽权专断代替别人办理,不让别人参与
成语出处: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规定共产党员应当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就是针对着这一部分还不明白党的政策的同志而说的。”
13

把持不定

成语拼音:
[bǎ chí bù dìng]
成语解释: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成语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 第二个字是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