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狐的成语 (6个)
-
1
衣狐坐熊
- 成语拼音:
- [yì hú zuò xióng]
- 成语解释:
- 衣:穿。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 成语出处:
- 《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
2
一狐之腋
- 成语拼音:
- [yī hú zhī yè]
- 成语解释:
-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3
一狐之掖
- 成语拼音:
- [yī hú zhī yè]
- 成语解释:
- 见“一狐之腋”。
- 成语出处:
-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4
与狐谋皮
- 成语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成语解释: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5
宵狐之腋
- 成语拼音:
- [xiāo hú zhī yè]
- 成语解释:
- 宵:通“小”;腋:腋窝。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6
董狐直笔
- 成语拼音:
- [dǒng hú zhí bǐ]
- 成语解释:
-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成语出处:
-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7
豺狐之心
- 成语拼音:
- [chái hú zhī xīn]
- 成语解释:
-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 成语出处: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
8
城狐社鼠
- 成语拼音:
- [chéng hú shè shǔ]
- 成语解释:
- 社:古时指土地神及其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 成语出处:
- 《晋书 谢鲲传》:“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 第二个字是狐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