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青的成语 (6个)

1

纡青拖紫

成语拼音:
[yū qīng tuō zǐ]
成语解释:
比喻显贵。
成语出处:
汉 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2

纡青佩紫

成语拼音:
[yū qīng pèi zǐ]
成语解释: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成语出处:
《隋书 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
3

拖青纡紫

成语拼音:
[tuō qīng yū zǐ]
成语解释: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纡紫”比喻官位显贵。
成语出处: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岨侩,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
4

取青媲白

成语拼音:
[qǔ qīng pì bái]
成语解释: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媲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
5

取青妃白

成语拼音:
[qǔ qīng fēi bái]
成语解释:
见“取青媲白”。
成语出处: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6

七青八黄

成语拼音:
[qī qīng bā huáng]
成语解释:
指钱财。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7

汗青头白

成语拼音:
[hàn qīng tóu bái]
成语解释: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成语出处: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8

掇青拾紫

成语拼音:
[duō qīng shí zǐ]
成语解释:
谓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成语出处:
《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
9

丹青妙手

成语拼音:
[dān qīng miào shǒu]
成语解释: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成语出处: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10

丹青不渝

成语拼音:
[dān qīng bù yú]
成语解释:
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成语出处: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11

抽青配白

成语拼音:
[chōu qīng pèi bái]
成语解释:
以青配白,比喻以对偶为专长
成语出处:
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妇……》诗:“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青配白非诗人。”
12

鼻青眼乌

成语拼音:
[bí qīng yǎn wū]
成语解释:
鼻子发青,眼圈发黑。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
古华《水酒湾纪事》:“若不趁早回头……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乌的时侯。”
13

鼻青眼紫

成语拼音:
[bí qīng yǎn zǐ]
成语解释: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14

鼻青眼肿

成语拼音:
[bí qīng yǎn zhǒng]
成语解释: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成语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15

鼻青脸肿

成语拼音:
[bí qīng liǎn zhǒng]
成语解释: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成语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16

半青半黄

成语拼音: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语解释: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17

鼻青额肿

成语拼音:
[bí qīng é zhǒng]
成语解释:
鼻子发青,额头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只有十多岁的娃娃们不知利害,不肯就范,但愿经过几回鼻青额肿的教训后,才不再作超越父母社会级别的轻举妄为。”
* 第二个字是青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