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实的成语 (22个)
-
1
脚踏实地
- 成语拼音:
- [jiǎo tà shí dì]
- 成语解释:
-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 成语出处: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
2
实话实说
- 成语拼音:
- [shí huà shí shuō]
- 成语解释:
- 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 成语出处:
- 张恨水《夜深沉》第30回:“我实话实说,您两只眼睛不方便,就得早早有个儿媳妇来伺候着。”
-
3
荷枪实弹
- 成语拼音:
- [hè qiāng shí dàn]
- 成语解释:
- 荷:扛;实:充实。指扛着枪;子弹推上枪膛。形容全副武装。
- 成语出处:
-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
4
真赃实犯
- 成语拼音:
- [zhēn zāng shí fàn]
- 成语解释:
- 赃物是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 成语出处:
- 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临邛卓家失了盗,那伙做公的没处拿真赃实犯。”
-
5
扎扎实实
- 成语拼音:
- [zhā zhā shí shí]
- 成语解释:
- 牢固,结实。也指实在,踏实
- 成语出处:
- 邓小平《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青年报发表社论,提出号召,不要搞一般号召,而是扎扎实实地告诉青年怎么做法。”
-
6
真真实实
- 成语拼音:
- [zhēn zhēn shí shí]
- 成语解释:
- 指十分真实可靠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
-
7
真凶实犯
- 成语拼音:
- [zhēn xiōng shí fàn]
- 成语解释:
- 真正的罪犯。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赶紧指出真凶实犯,本县立刻就要办人!”
-
8
真心实意
- 成语拼音:
- [zhēn xīn shí yì]
- 成语解释:
-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9
足踏实地
- 成语拼音:
- [zú tà shí dì]
- 成语解释:
- 犹言脚踏实地。
- 成语出处:
- 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
-
10
真枪实弹
- 成语拼音:
- [zhēn qiāng shí dàn]
- 成语解释:
- 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多比喻实战。
- 成语出处:
-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
11
真情实感
- 成语拼音:
- [zhēn qíng shí gǎn]
- 成语解释:
-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 成语出处:
-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
12
真情实意
- 成语拼音:
- [zhēn qíng shí yì]
- 成语解释:
- 真实的情意。
- 成语出处:
- 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
13
真凭实据
- 成语拼音:
- [zhēn píng shí jù]
- 成语解释:
- 真实可靠的凭据。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
14
足履实地
- 成语拼音:
- [zú lǚ shí dì]
- 成语解释:
-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 成语出处:
- 《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
15
诸法实相
- 成语拼音:
- [zhū fǎ shí xiàng]
- 成语解释:
- 佛家语。指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
- 成语出处:
- 《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
16
真才实学
- 成语拼音:
- [zhēn cái shí xué]
- 成语解释:
-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 成语出处:
-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
17
严严实实
- 成语拼音:
- [yán yán shí shí]
- 成语解释:
- 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
- 成语出处: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严严实实压在心底的热泪,涌满眼眶,忍不住流了下来。”
-
18
虚虚实实
- 成语拼音:
- [xū xū shí shí]
- 成语解释:
-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
19
虚往实归
- 成语拼音:
- [xū wǎng shí guī]
- 成语解释:
- 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
20
踏踏实实
- 成语拼音:
- [tā tā shí shí]
- 成语解释:
-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
- 成语出处: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咱心里踏踏实实,胆正着哩。”
* 第三个字是实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