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拾的成语 (22个)

1

路不拾遗

成语拼音:
[lù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2

众人拾柴火焰高

成语拼音: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成语解释:
比喻人多力量大。
成语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3

引针拾芥

成语拼音:
[yǐn zhēn shí jiè]
成语解释: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成语出处:
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4

易于拾遗

成语拼音:
[yì y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犹易如反掌。
成语出处: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5

易如拾芥

成语拼音:
[yì rú shí jiè]
成语解释: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成语出处:
语出《汉书 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6

涂不拾遗

成语拼音:
[tú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7

弃琼拾砾

成语拼音:
[qì qióng shí lì]
成语解释: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8

路无拾遗

成语拼音:
[lù w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见“路不拾遗”。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9

琥珀拾芥

成语拼音:
[hǔ pò shí jiè]
成语解释:
琥珀:植物化石;芥:小东西。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成语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疏:“亦有异类相感者,若磁石引针,琥珀拾芥。”
10

放羊拾柴

成语拼音:
[fàng yáng shí chái]
成语解释:
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成语出处:
11

道无拾遗

成语拼音:
[dào w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同“道不拾遗”。
成语出处: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12

掇青拾紫

成语拼音:
[duō qīng shí zǐ]
成语解释:
谓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成语出处:
《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
13

道不拾遗

成语拼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成语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14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成语拼音:
[dào bù shí yí,yè bù bì hù]
成语解释:
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5

补阙拾遗

成语拼音:
[bǔ quē shí yí]
成语解释: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成语出处: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16

补过拾遗

成语拼音:
[bǔ guò shí yí]
成语解释: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成语出处:
《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 第三个字是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