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辞的成语 (22个)

1

子罕辞宝

成语拼音:
[zǐ hǎn cí bǎo]
成语解释:
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

义正辞严

成语拼音:
[yì zhèng cí yán]
成语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成语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3

意切辞尽

成语拼音:
[yì qiè cí jìn]
成语解释: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
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4

义不辞难

成语拼音:
[yì bù cí nàn]
成语解释: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5

形于辞色

成语拼音:
[xíng yú cí sè]
成语解释:
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成语出处:
《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6

响不辞声

成语拼音:
[xiǎng bù cí shēng]
成语解释:
响:回声。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杂言》:“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7

口谐辞给

成语拼音:
[kǒu xié cí gěi]
成语解释:
谓言辞诙谐敏捷。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8

假以辞色

成语拼音:
[jiǎ yǐ cí sè]
成语解释: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成语出处:
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9

假人辞色

成语拼音:
[jiǎ rén cí sè]
成语解释: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成语出处:
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10

不以辞害志

成语拼音:
[bù yǐ cí hài zhì]
成语解释: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11

不露辞色

成语拼音:
[bù lù cí sè]
成语解释:
辞色:言辞神色。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第三个字是辞的成语